孔子像来到天安门广场
新闻作者:admin 新闻时间:2014-03-19 00:19:18 阅读:次
孔子青铜雕像立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北门外,高达9.5米,标志着历时3年半的国家博物馆改扩建工程全面竣工。雕像正对东长安街,“孔子”双手合于胸前,目视远方,衣饰简洁,身体左侧佩戴有一把宝剑,让人感觉是一位仪态万方的老者正招呼着四方宾朋。石头基座上有国学大师饶宗颐先生为塑像题写的“孔子”二字以及孔子的生卒时间。雕塑总重量约17吨。 1月13日,孔子青铜雕像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北广场低调面世。然而,无论怎么低调,事件都具有巨大而深远的意义。
天安门广场是中国政治的核心区域,是中国政治的晴雨表。天安门广场在此之前所有的人文景观都属于政治符号:人民大会堂、毛主席纪念堂、天安门城楼、金水桥、孙中山画像、毛主席画像、人民英雄纪念碑、国旗、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国家博物馆在上个世纪曾经是两个博物馆: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革命博物馆,本世纪初合并成立了中国国家博物馆。而天安门广场立起了孔子青铜雕像,改变了天安门广场的功能格局,使世界上最大的广场顷刻增添了文化的元素。
文化承载着社会道德建设的任务。文化最根本的功能就是育人。可以说,当前我们这个时代正处于中国五千年文明以来“GDP水平最高,道德水准最低”的特殊历史时期。这是一个无法回避和掩盖的事实。从道德层面说,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已经不算过分。在利益调整的漩涡中,我们社会的道德底线一而再,再而三被突破,已经发展到了几近崩溃的边缘!
现阶段,实施社会道德建设仅靠政治力量几乎已经无法实现,而文化也不再只是对社会政治、经济的反映,而是应该作为一种力量元素与政治、经济紧密结合,共同推动社会道德的建设、发展和进步。既然如此,天安门广场立起孔子像就是我们这个时代的迫切需要和必然选择。
为什么这么说呢?《论语》开篇即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孔子一生悦学乐教,托古创新,开创百代教育先声。拜奉一位“传道授业解惑的先生”为千古圣人,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中国特色。两千五百年以来,改朝换代,民族融合,国家统一,道德一脉相承,依托的就是孔子开创的教育体系和传统。因此,中国以教育立国而非以宗教立国,教育,定义了中国的历史,教育、也只有教育将定义中国的未来!孔子说“人皆可以为圣贤”,实现方法就是通过教育提高人的社会化水平。
1989年,小平同志总结“这十年最大的失误在教育”。20年过去了,客观事实是“这20年更大的失误还在教育”!时代需要道德,时代唤出孔子——中国的圣人。
孔子青铜雕像立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北门外,高达9.5米,标志着历时3年半的国家博物馆改扩建工程全面竣工。雕像正对东长安街,“孔子”双手合于胸前,目视远方,衣饰简洁,身体左侧佩戴有一把宝剑,让人感觉是一位仪态万方的老者正招呼着四方宾朋。石头基座上有国学大师饶宗颐先生为塑像题写的“孔子”二字以及孔子的生卒时间。雕塑总重量约17吨。
国家博物馆领导说:“历代被称为‘圣人’的孔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也是中国文化的名片,因此在国家博物馆改扩建工程全面竣工之际,这尊孔子像落户国家博物馆北门外,与国博自身的文化含量是非常相配的”。作为这尊塑像的作者,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所长吴为山介绍,雕像从国家博物馆北门广场的整体建筑环境与周围空间环境出发,以简朴、概括的手法,将人体的结构融入自然的山石形态当中,造型强调一种博大感,以期体现中国文化厚重的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