吟诵声声传承中华文化 中华吟诵周拉开帷幕
新闻作者:admin 新闻时间:2014-03-24 20:07:25 阅读:次
吟诵,是中国传统的读书法、汉诗文主要的学习方式,也是中国古代最基本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是中国音乐的宝库,是宝贵的文化遗产,有重大的社会作用和文化价值。以“吟诵教育”为主题的第二届“中华吟诵周”近日在首都师范大学拉开帷幕。
本届由“中华吟诵周”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吟诵分会、首都师范大学诗歌研究中心、亲近母语研究院联合举办。著名古典文学学者、吟诵家叶嘉莹,台湾书院首席讲师辛意云等亲临现场。开幕式名师云集,场内座无虚席,来自全国各地的嘉宾和观众齐聚一堂,踏上古老而漫长的吟诵之旅。
守住文化的根脉
随着乐声的响起,孩子们身着鲜艳的书童装登上舞台,让观众眼前一亮。《弟子规》、《三字经》、《百家姓》伴着稚嫩的童声一一吟诵而来,别有一番风味。国家语委副主任、教育部语用司司长王登峰在致辞中认为,要“通过吟诵文化的传承面向世界的时候坚守自己的文化,守住自己的根脉。”
“我80多岁了还能在这里和大家谈诗论词,这全都得力于中国诗词吟诵的力量!”在中华吟诵周教育论坛上,叶嘉莹先生通过中西语言的对比指出:中国语言的“单音独体”形成诗歌特殊的美感,循环往复的音节表现出诗歌的美。她还结合自己的经历对不同作品进行了解读,用吟诵展现了诗歌的美感和特殊韵味。
来自全国各地的吟诵家、老师以及学生们带来的吟诵表演吸引了听众,其中克拉玛依第三中学表演的吟诵课堂剧让大家看到了少数民族吟诵的风采。他们抑扬顿挫的声音把我们带进了一个个美妙的境地,让人沉浸其中。
吟诵是特殊的阅读
吟诵情通古人,自成曲调,修身养性,吟诵充分体现华夏文明的音韵之美。
吟诵教学名师薛瑞萍跟听众分享了她的儿童吟诵教育观念。薛老师是一个儿童阅读的推广人,她用诗歌传达了吟诵的艺术。“吟诵是特殊的阅读,是人类性灵的一枝奇葩。”来自广东的黄雄老师对吟诵亦有着自己独到的理解和思考。他说:“吟诵在用声音向同学们描述着那一幅幅动人的画面,吟诵诗文,学的是更高水平的语文……”
福建南安市的王美容老师用闽南方言吟诵了李煜的《虞美人》,因为福建方言保留入声字比较多,读音保留比较纯粹,所以吟诵更有韵味。
与会的专家表达了将吟诵纳入基础教育的建议。上海师大附中的彭世强认为,吟诵教学应该从实际出发,让中学吟诵走特有之路,由浅及深,由易入难,可以让有声吟诵和默读和平共处,分别在基础课和拓展课中开设,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积极性,将诗歌吟诵这种审美体验各方面结合,让学生感受到美好的意境。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吟诵是传承中国文化精神的重要手段,包含了中国文化精神的精髓,渗透着中国文化对世界和人生的理解。吟诵的方法,以及经过吟诵以后的诗文内容,都把中国文化的精神本质表现出来,对学生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正如吟诵学会秘书长徐健顺所说:“中国不能没有国学,国学不能没有吟诵,吟诵不能没有我们,我们要把吟诵文化继承好。”
台湾书院首席讲师辛意云认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每个中国人的责任,在当今全球化进程中,虽然文化呈现出多元化状态,但我们要想全面走向世界,就必须让我们的文化走向世界,让全世界都了解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向世界展示我们独特的一面,通过对中国经典诗词的吟诵,可以加深世界对中华文化魅力的了解。
吟诵是上千年来诗词传承和保护的重要手段,是中国式的读书法。与会专家认为,此次吟诵周活动的意义在于是对吟诵“兴灭继绝”的一次抢救。与上一届吟诵周活动相比,此次活动更具历史厚重感,同时也向人们传达了“吟诵教育”主题下的历史传承的时代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