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
新闻作者:admin 新闻时间:2014-03-25 23:07:46 阅读:次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基和血脉,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厚基础,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撑。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应着重把握好三个方面。
注重挖掘精华。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深层次的精神追求,包含了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发展壮大的丰厚土壤,是世界文明的宝贵财富。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形成了内涵丰富的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它弘扬爱国精神,强调“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倡导崇高志趣,要求人们特别是知识分子努力做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追求理性和情感交融的人生,认为“乐与政通”、“人皆可以为尧舜”;注重学习和人格完善,追求“发愤忘食,乐以忘忧”、“博学于文,约之以礼”;推崇优秀的道德品质,强调“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注重人格独立和意志坚韧,认为“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等等。这些思想对于推动人们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是非观、义利观、人生观,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具有积极意义。这就要求我们深刻认识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注重挖掘符合时代和实践发展要求的内容,进行深入研究和阐发,并结合新的实践不断发扬光大。
注重文化交流。开放包容、兼容并蓄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特征。作为传统文化主体的儒家文化,在其发展历程中就吸收了道家、墨家、法家、禅宗等思想来丰富自己,汲取了外来的印度文化、阿拉伯文化、波斯文化等的有益成分来发展自己。可以说,正是在与外来文化的交流和碰撞中,中华传统文化才获得了新鲜的血液,不断提升和发展自己。当前,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进程中,我们应以更加自信的心态、更加宽阔的视野对待世界各国的文化,积极参与不同文化的对话和交流,吸收借鉴一切有利于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有益经验,一切有利于丰富我国人民文化生活的积极成果,一切有利于发展我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经营管理理念和机制。同时积极推动优秀传统文化走向世界。
注重文化创新。当前,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深入,我国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等日益多样化,文化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经济基础、体制环境、社会条件等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只有适应新形势新变化,不断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才能使优秀传统文化始终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这就要求我们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坚持保护利用、普及弘扬并重,使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新时代鼓舞人民前进的精神力量;积极运用先进技术手段改造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传播方式,不断丰富文化的生产方式和表现形式,特别是高度重视网络等高新技术的运用,使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得到传承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