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干部国学大讲堂第三讲”力倡中国孝文化
新闻作者:admin 新闻时间:2014-03-26 13:56:25 阅读:次
2012年 4月28日上午9:00,由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中华实学研究会、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联合举办的“领导干部国学大讲堂”第三讲(以下简称“大讲堂”),在中共中央党校南院•升平颐和论坛中心举行。本次开讲由中共中央党校原副校长、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会会长刘海藩先生致辞,中共中央党校哲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领导干部国学大讲堂》主编王杰先生主持;原民政部副部长、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董事长李宝库先生、曲阜师范大学教授骆承烈先生主讲:中国孝道与中国文化。有来自全国不同岗位、不同行业的近百名领导干部、国学爱好者、党校学员及人民网、新华网、光明网、理论网等媒体参加了此次活动。
“领导干部国学大讲堂”的活动主要以中共中央党校哲学部王杰教授主编的《领导干部国学大讲堂》一书为依托,为满足大家研究了解中国文化精髓、提高领导干部的综合素质而开设。 2011年12月10日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党组书记叶小文,在中央党校南院·升平颐和论坛中心首讲。
第二讲于2012年4月8日由北京大学道学研究中心研究员、台湾师范大学教授赵玲玲女士,中央党校哲学部教授、《领导干部国学大讲堂》主编王杰分别主讲。学者们在“大讲堂”上的精彩演讲,引起大家极大兴趣,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大讲堂”第三讲,首先由中共中央党校原副校长刘海藩先生致辞。他指出: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对于社会稳定,经济建设的发展,起着积极作用。但是近年来,在“孝”文化的传承和宣传方面却不尽如人意,以至于出现了许多这样那样的问题。弘扬国学,传承祖国优秀传统文化,是《领导干部国学大讲堂》的重要使命。要完成这一使命,就必须紧跟时代步伐,解决社会现实问题。眼下尤其要重视中华优秀的传统“孝”文化的传承、宣传,人们不仅要把孝作为安身立命之本,更要把孝当成是一种思维和生活方式。
他还指出,国学的社会作用是十分巨大的,今后我们的学者在研究任何问题的时候,都应该有国学意识。所谓“国学意识”,就是在研究相关问题的时候,不管是什么学科,都应该自觉了解中国古代是怎么研究、看待这些问题的。国学的发展不仅要从古代、从传统中汲取营养,也要注意从当代国人的创造中、从现代中国的学术发展中汲取营养,甚至从世界的学问中去寻觅。
原民政部副部长、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董事长李宝库先生为大家做了精彩的演讲。他在演讲中,以“一颗闪耀人伦道德之光的璀璨明珠 ”为主题,从“孝是人类万古长存的美德;中华孝道的传承;当今时代需要孝;弘扬孝道要广做宣传;弘扬孝道要多做实事”等五个方面,对中华孝道进行了全方位的诠释和解读。他指出:孝是人世间一种高尚的美好的情感。它的本质是爱,有爱就有孝。它的表达方式是感恩,是亲情回报。它的作用是完善人的品格,提升人的思想境界,在家庭和社会中追求人际关系的和谐。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孝是一颗永远闪耀着人伦道德之光的璀璨明珠,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珍宝。孝的意义在于人明白自己的责任和价值,帮助别人更好的生活,中国孝文化的最大价值就是以人为中心,来解决当前的社会问题。
曲阜师范大学骆承烈教授以“天经地义论孝道”为主题,从“一、孔子与孝文化;二、永恒的孝文化;三、孝亲包含八方面内容;四、孝是和谐社会的基石;五、批判愚孝;六、爱母-母爱;七、与时俱进学国学”等七个方面作了演讲。他指出,目前学习中国传统孝文化的目的就是关注人的自身,关注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中国文化中孝的特点是道德性、人伦性和人文性;因此弘扬中国孝文化的目的是:一方面让人变成合格的人,大写的人;另一方面是让社会变成人的社会,变成老有所养,病有所医,鳏寡孤独者皆有所养的社会。
两位专家、学者精彩生动的演讲,令在场听众受益匪浅,赢得大家热烈的掌声。许多听众表示,听了他们的报告后,也在反思这些年来,自己对中华孝文化到底了解多少?能不能自觉的遵从孝文化,在传承、宣传孝文化中做得如何?今后该如何做?
据悉,以“中华养生文化”为主题的 “领导干部国学大讲堂”活动,将于2012年6月3日举行。届时将由北京中医药大学校长高思华发表精彩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