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与跨文化传播师资班”结业
新闻作者:admin 新闻时间:2014-03-28 20:10:08 阅读:次
2013年7月31日,由国家汉办主办,北京外国语大学承办,美国夏威夷大学协办的“2013中华文化与跨文化传播师资班”结业典礼在外研社国际会议中心举行。
北京外国语大学副校长金莉、国家汉办师资处处长杨金成,代表主承办单位为本次师资班的胜利结业致辞。纽约大学教授熊玠、夏威夷大学教授安乐哲作为本次师资班授课专家代表讲话。重庆师范大学教师黄洁、夏威夷大学硕士研究生班汩睿分别作为中外学员代表发表感言。孔子学院工作处处长张晓慧主持结业式。此外,国家汉办师资处项目官员邵滨、北京外国语大学东西方关系中心主任田辰山、美国罗耀拉大学教授王蓉蓉等领导、学者与师资班的全体学员、工作人员、志愿者出席了结业式。
据悉,本届“2013中华文化与跨文化传播师资班”是由北京外国语大学、尼山圣源书院、北京四海孔子书院等机构联合举办“国际尼山儒学与中华文化师资班”的第三届。相较于前两届,本届师资班继续坚持中西哲学比较的主题,并将跨文化传播作为新的论点,纳入到教学与研讨中。该班旨在培养一批具备比较文化的学术能力,能够正确、准确地理解与传播中华文化的教师或预备教师。随着综合国力的逐步提升,中国在经济与政治方面对国际社会产生的影响已日渐明显,国际社会对中国也更加关注。然而,因为语言、地域、生活习惯、思维方式、制度文明等方面的差异,国际社会,特别是西方国家对中国始终较为缺乏全面的了解;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对中国的文化缺乏充分的认识。“中华文化与跨文化传播师资班”的办学宗旨,正是在以全球化为背景的大论域下,借鉴比较文化的方法,以现代哲学的问题意识带领学员们重新认识中国,去发掘传统文化中的有价值因素。对外国学员来说,这给出了一个清晰的视角去更深入的洞悉中国文化,使得不同文化背景之间得以建立起相互了解的桥梁;对中国学员来说,可以获得他者视域,帮助自己摆脱“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尴尬局面,在带着问题寻求解答的过程中“走出庐山”。
本届师资班共有学员52名,其中中国学员33人,外国学员19人,所有人均顺利完成学习,满载而归。师资班于7月8日开始授课,在这近一个月的时间里,学员们接受了全方位的思想与文化的洗礼,教学形式包括专家学者的讲授,跨文化论坛,学员分组讨论,文化体验讲座,以及文化景点的游学。此外,学员们还自发组织了读经、太极拳、瑜伽等方面的兴趣互助班。本届师资班相比往届,授课专家更多,课程设置更多元。其中,安乐哲教授主要从“角色伦理学”的角度,深刻解读中国的传统哲学思想,并通过中外经典导读的方式,帮助学员们寻找文化差异、分析原因,并为中西文化资源的互补、互救指出方向;熊玠教授则从作为文化的基础的文明上着手,透过历史的观照,解释中国式的发展方式与道路;田辰山教授用“一多不分”与“一多二元”的研究范式,以中西方在处理国际关系问题上的方法原则为实例,解析了中西方在思维方式上的异同;王蓉蓉教授从西方哲学与比较文化的研究旨趣出发,带领学员研读中国经典,并指出经典翻译中的未尽之意;穆勒教授更多关注方法问题,通过对中国哲学的不同研究方法的比较,揭示各种研究径路的得失。
本届师资班在学员人数上也是历届最多,同时知识背景也更多元,虽然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教学的难度,但同时也拓宽了学员们相互学习的空间。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与丰富的课余生活,使得中外学员们对彼此以及彼此身后的文化传统都有了深刻与生动的认识,也建立了深厚的友谊。结业式进行期间,学员与专家多次起立鼓掌,每每动情欢呼;典礼结束后,彼此拥抱惜别,情真意切,令人唏嘘动容。这些珍贵的场景是师生们友谊的见证,是本届“中华文化与跨文化传播师资班”胜利完成的见证,而这种教学与生活交融的研习方式,本身也正是中国传统式教育的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