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全球视域的当代中国学
新闻作者:admin 新闻时间:2014-03-28 20:28:04 阅读:次
褚艳红
2012年11月10日,由上海社会科学院主办的“中国发展与中国学”研讨会暨上海社科院世界中国学研究所成立大会隆重举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同济大学、美国哈佛大学、加州大学、乔治·华盛顿大学、俄罗斯科学院、新加坡国立大学、日内瓦亚洲研究中心等国内外著名中国研究机构的近30位知名学者云集沪上,围绕海外中国学的发展历程、研究现状与未来走向,以及相关的中国发展等议题展开了深入讨论。
中国学在空间格局、理论方法上发生转变
研讨会首先讨论了海外中国学的发展历程。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教授沈大伟回顾了近50年来西方中国政治研究的历史和五代中国观察家的概况,指出美中两国社会背景的变化导致核心议题和方法论不断发生转变。俄罗斯科学院院士季塔连科则回顾了近300年来的俄罗斯汉学发展史。他认为18世纪俄罗斯汉学依然停留在学习中国的阶段,19世纪后才进入与中国文明对话的阶段,俄罗斯汉学对中苏关系的发展曾起到过积极的作用。季塔连科还精辟地总结了俄罗斯汉学的特点:俄国汉学家对中国文化和中华民族怀有尊敬和钦佩之情,他们惯于对中国进行全面的综合性研究;俄罗斯汉学研究则往往贯穿古今,讲究为现实服务。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何培忠论述了近30年来海外中国研究的发展变化。他指出,中国的快速发展引发了全球范围内有关中国道路的辩论与思考。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周武指出,世界中国学伴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嬗变,中国学在世界空间格局、理论方法上都发生了转变。空间格局上,中国学研究重镇从欧洲转移至美国;理论方法上,中国学则由过去单一注重历史人文研究逐渐向跨学科和注重现实的研究过渡。
建立全面、透彻、强势的中国话语
参会的多位学者就中国学研究及相关的中国发展问题作了深入探索,就中国道路、中国话语建设、中国传统文化、中国形象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沈大伟在发言中介绍了目前全球中国研究的概况。从空间上讲,西方依然较为发达,亚太地区少数国家正在快速发展,中东、非洲、拉美有少许国家刚刚起步;从时间上讲,近20年来,全球的中国研究都在加强,亚太地区的日本、韩国、新加坡、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印度等国家尤其突出。
瑞士日内瓦亚洲研究中心研究员、资深华裔学者张维为针对建立中国话语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提出了建立中国话语的方式和方法。他认为,中国需要从僵化的西方话语中将自己解放出来,在全面总结、分析研究西方话语的基础之上,逐步建立一种全面、透彻、强势的中国话语。
周武认为西方人看中国,始终抱有一种文化浪漫主义和优越感,这是与其建构的西方话语联系在一起的。但也有学者提出不同见解。沈大伟强调,学术对话与交流的重要性,不是一方话语权的建立。他认为应该有两种对话,即国内的和国际的对话,在谈论中国发展,尤其是中国文化发展时,两种对话应相互交叉。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耿幼壮则认为,中国人对西方的了解远远超过西方人对中国的了解,要突破西方话语统治首先要克服自卑心理。
不能割断当代社会科学与中国古典文明的联系
复旦大学教授葛兆光在解读中国传统文化时提出,中国文化包括五个方面:汉字思维和表达;以家庭、家族为核心的伦理思考和政治设计;三教合一;以阴阳五行为中心的思想和技术;中国人独特的天下观或者世界观,以及在此观念下形成的政治制度和宗族观念。中国的文化是变动不居的,不存在一个预设的框架。
在探讨中国学方法论问题时,美国加州大学教授高棣民强调,中国学是一个跨学科的研究领域,需要用跨学科的视野和多学科的方法来研究、解析中国问题。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张西平认为,无论汉学还是中国学都必须牢牢把握中国文明的连续性,不能割断当代社会科学与中国古典文明的联系。另外,要做好基础性工作,重视原典文献的搜集和翻译。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朱政惠则谈到海外中国学研究中的研究生培养问题,认为在选择某一相关课题研究时需要注意研究对象的国别,确定研究方向,注重史料收集,可将田野调查作为研究的一种方法。
海外中国研究从地域性走向世界性
针对刚刚成立的世界中国学研究所,上海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潘世伟指出,中国学所的研究具有学术深化和现实影响的双重意义,它面向当代、重在前沿、关注热点,是一种反研究和再思考。世界中国学研究所副所长梅俊杰指出,该所是一个应运而生的新机构,既是为了推进世界中国学论坛向高端化方向发展,同时也是为了能够更好地加强对于蓬勃兴起的海外中国学的跟踪研究。新成立的世界中国学研究所除了要继续筹办好世界中国学论坛外,还要在跟踪海外中国研究动态的基础上,发布海外中国研究年度报告,推出中国研究译丛和书目提要等。
上海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黄仁伟指出,地域性的中国研究正在被世界性的中国学研究所取代。世界性的中国学研究含有中国价值、中国利益观和中国制度三个因素。在他看来,当前世界各国的中国研究呈现出开放化、理论化、规律化和普适化趋势,中国研究已经涉及诸如诠释社会主义、资本主义、发达与发展中国家、和平、主权等核心和敏感的概念。由此可见,中国研究已经达到一个新高度,而且已经并将愈益成为一种全球性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