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利玛窦到安乐哲
新闻作者:admin 新闻时间:2014-03-28 20:44:58 阅读:次
在欢迎安乐哲、熊玠教授和“中华文化与跨文化传播师资班-—第三届尼山国际文化师资班学员”会上发言
孔子与尼山圣源书院
欢迎来自五湖四海的各位学员,到这个孔子诞生之地---尼山,孕育和形成儒家思想之圣源——洙泗,以尼山圣源命名的当代书院。
孔子对于中华文化的贡献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对中国教育的贡献。
他的“有教无类”、民间办学、“因材施教”、“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三人行,必有吾师焉”、“见贤思齐之,见不贤则内省也”、“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等等教育理念与思想,以及他的3000弟子、72位精英的教育成效,使得2500年之后的教育家也难以超越。
孔子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他的志向、追求、思想、理论,是通过自汉代以下的“私塾”“书院”的形式,代代相传和不断丰富和发展的。书院,是传播与发扬中华文化,培育一代代仁人志士、伟大思想家、政治家、文学艺术家、医学与自然科学家的摇篮。
近代中国,在急切引进西方教育模式的进程中,也付出全盘放弃中国数千年优良教育传统的历史代价。
而今,中国书院的复兴,是中华文化复兴对于学校教育的一种历史新期待。
尼山圣源书院能够在这里创建,是天时、地利、人和的硕果。
安乐哲与尼山圣源书院
2008年,我有幸经过田辰山教授的介绍,认识了安乐者老师夫妇,相见恨晚!
当年,由牟锺鉴院长,聘他为尼山圣源书院顾问
当年10月,他们夫妇,出席尼山圣源书院成立庆典
同时,他向泗水县的100余位干部、教师,发表演讲,我有幸为他主持,第一次理解了近百年,我们从西方引进“认识论”和思维方式----“鞋拔子”历史的得与失。将五千年的文明大脚,硬要塞进二百余年欧洲文明的小鞋里,其办法,就从西方进口了一个“鞋拔子”。
2009年6月,在他的友情与“缘分”之下,与许嘉璐教授,带着各自的弟子,来到这里,为尼山圣源书院奠基、“破土动工”剪彩;
同时,在这里举办首届许嘉璐与安乐哲对话和“尼山论道”。从比较哲学的高度,理清世界金融风暴背后的文化根源。
2010年,他怀着喜悦的心情,来尼山出席许嘉璐倡导而成功举办的“首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他见到这一座欣欣向荣、古朴清雅的书院,说了一句话:“中国速度”!
当年秋天,他又来到书院,与熊玠教授等儒家学者,出席“百年儒学与东方文明复兴”国际学术研讨会。就在此时,他决定在此地,举办“儒学使者---尼山国际中华文化师资班”。
2011-2012两年的夏天,安教授夫妇,田辰山、罗思文等,连续举办两届。为本届能够提升到国家汉办认可的培训项目,进行了前期的探索,打下初步的基础。
安乐哲教授,作为美国人,一位世界级的知名教授,不计名利,头顶酷暑,每年用一个月的时间,为此项中华文化与跨文化传播事业,默默耕耘,无私奉献,这种精神,为我们所有信奉儒学,立志为往圣继绝学的同道,树立了榜样!
安乐哲,是来尼山---尼山圣源书院,次数最多、时间最长的美国学者!
从利玛窦到安乐哲
1583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来到端州(肇庆),在知府王泮的支持下,修建第一座教堂——仙花寺。为了在六祖慧能的家乡,传播福音,避免“水土不服”,先在印度果阿,研修了4年佛学。他也曾剃度,身着袈裟,端坐“仙花寺”,口念《圣经》。传教是他神圣使命。
后来他被迫到了广东韶关,当年六祖惠能修行过的寺庙,发现中国的主流文化,并非“佛教”而是“儒学”,于是,脱掉袈裟,开始研读儒家经典四书与六经。研究儒、耶两种文化的异同,试图用耶稣的思想解读儒家经典。
明代杰出的思想家李贽说过,利玛窦“凡我国书籍全读,……请明于四书性理者解其大义,又请明于六经疏义者通其解说,今尽能言我此间之言,作此间之文字,行此间之礼仪。”是一个“中极玲珑,外极朴实,”的“极标致”之人。利玛窦用了10余年的时间,在儒家经典之中,寻找“儒耶对话”的切入点,探讨用儒家思想论证基督教教义的可能性。这一阶段的研究成果,为他著作《天学实义》奠定了基础。1595年,他离开韶关到达江西南昌,1596年刊刻了《天学实义》,这是揉合“儒耶”的代表作。此书后改为《天主实义》于1601年在北京重刻,1604年正式面世,1605年又在杭州重刻,以后曾经多次再版,并译成多种文字发行各国。以下是该书的一段文字:
吾天主乃古经书所称上帝也,中庸引孔子曰“郊社之礼,所以事上帝也。”
周颂曰“执兢武王,无兢维烈,不显成康,上帝是皇。”又曰:“于皇来年,
将受厥明,明昭上帝。”商颂曰:“圣敬日跻,昭假迟迟,上帝是祗。”……礼云:“天子亲耕……以事上帝。”“历观古书,而知上帝与天主,特异以名也”。
利玛窦在中国的上帝与西方的天主之间划上等号,就找到了欧洲文化与中国文化的结合点,找到了基督教与儒学的结合点。
1598年他从南京出发,赴北京进见明皇万历,就在他,顺着大运河南下,回南京的途中,在山东临清,与人合作,翻译完了“四书”,这是传到欧洲最早的儒家经典
利玛窦,以精通儒、释、耶为优势,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第一人。他的献身精神,艰苦卓绝的毅力,心平气和地吸纳与整合不同文化精华的学术勇气,值得当代有意从事多元文化传播者借鉴!
当今,有谁能够只身一人,在一个陌生的国家,生活、学习、研究10-15年?然后再从事双向文化传播20—30年?
哥伦布发现了美洲新大陆
利玛窦发现了中华文化
在文艺复兴浪潮中,中西文化之精华开始交融,1789年之前在欧洲的“百年中华文化热”,为启蒙思想的生成与发展,做出了贡献。
1610年利玛窦在北京逝世,明皇万历赐墓地于西郊,保留至今。
400年后的今天,在尼山来了一位美国人---安乐哲。
尼山,孔子诞生的圣地,正在成为中华文化复兴与再次走向世界的历史新标志!
安乐哲在此圣地,直接参与创建了,
第一座尼山圣源书院
第一个尼山世界文明论坛
第一个儒学使者---尼山国际文化师资班
他成为21世纪,中华文化与跨文化传播的开创者。
将为人类文明的新交往、新发展、新繁荣,做出新贡献!
利玛窦发现了中华文化
安乐哲发现了如何使得中华文化再次走向世界
我尊敬利玛窦,但他没有到过尼山!
我尊敬安乐哲,他终于来了,并且立足尼山,放眼世界!
21世纪,儒学再次走向世界,是从尼山出发!
21世纪,中华文化与跨文化传播,是从尼山起步!
21世纪,将会出现一个 尼山---儒学---安乐哲---比较哲学的新学派
安乐哲与利玛窦,是在不同的时代,从不同的出发点,探索跨文化传播。然而,安乐哲不是耶稣会士,他的追求与担当,在于改变400年来,一代代传教士对中华文化的那些误读、误解与误导,让世界重新认识中华文化真面目,共同分享中华文化精华;让中国人扔掉400年来进口的“鞋拔子”,“卸下镣铐跳舞”,用中国的话语和思维,把原汁原味的中华文化经典奉献给世界,并接纳一切外来的文化精华,以整合与建构新文化。
2011年,安乐哲在尼山圣源书院,讲课中指出:
《牛津英语词典》“Chinese”(中文、中国人)这一词本身定义就包含“inscrutable”( 难以捉摸的;难以理解的;神秘莫测;不可思议等)的意思,说明西方搞不懂中国。首先把中国思想文化介绍给西方的是欧洲传教士。他们为把西方唯一的天主改称上帝,介绍给中国,将中国思想传统附会到欧洲的宗教体系之中。他们编纂的词典中,“天”是“Heaven”(上帝所在的天堂), “義”是“righteousness” (听上帝的话),“道”是“the Way”(上帝之路),“禮”是“ritual”(教会礼仪),“孝”是“filial piety”(对上帝的虔诚),“仁”是“benevolence”(施善),“理”是“principle”(从上天而来的推理逻辑)等等,都变成了西方宗教或形而上学词汇。西方将中国思想文化,解释成西方的话语体系之时,就已处在低人一等地位。中国反映在西方东方主义视野中,是暴君政治、神秘落后、愚昧原始、停滞不前的。这套话语词汇,带有浓厚后殖民主义色彩,中国人在翻译西方思想时开始采用到现代语言中来。中国思想文化用西方话语讲述,一个明显结果就是导致她在西方的不被理解。
安乐哲教授,从比较哲学出发,正本清源的研究实践与理论建树,可能是,当今世界文明发展进程中,一项翻天覆地、扭转乾坤的历史工程。它需要两三代人的不懈奋斗。我们能够参与其中,是值得留下历史记忆的一种荣耀。
建设21世纪“中华文化与跨文化传播”专业,是一项重要举措。
跨文化传播并非是一种职业,应当是一生所追求的事业!因为,这是人类文明发展史的新需求!
尼山圣源书院,愿意为此项开创性事业,愿意为此专业建设,尽绵薄之力,随时恭候诸位来这里游学、论道,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