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学者研讨国学与官德 传统中寻找官德智慧
新闻作者:admin 新闻时间:2014-03-23 21:18:35 阅读:次
10月29日上午,中共中央党校哲学部中外哲学教研室在中央党校举办了“国学与官德修养”研讨会,来自中央党校、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20余位校内外专家学者以及哲学部部分博士、硕士研究生参加。会议围绕国学中的官德修养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与交流,对当今领导干部官德建设如何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真知灼见。本次会议由中央党校王杰教授召集并主持。
官德建设是个大问题
中央党校校长习近平同志曾经提出,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有许多的智慧与营养。但是,如何挖掘这些执政的智慧与修身的营养,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官德、政治道德自古以来就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因此,在中国古代智慧中,官德也是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官德建设的重要作用,传统文化中有着许多精到的论述。
“政者,正也。子率以正,孰敢不正?”清华大学的钱逊教授引用《论语》中的话,论述了官德建设的重要性。他认为,在古代政治中治国最重要的就是正,即正名、正人、正己。通过礼乐道德教化,理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社会秩序,让百姓自觉走正道,而这一切的前提就是为政者首先要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随风而动,因此官德好坏是社会风气的基础。
钱逊先生认为,官德不只是为官者个人道德的问题,它更是一种社会责任。坚守良好的官德,对于官员来说,不仅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整个社会负责。
民政部原副部长李宝库也指出,中央提出任用领导干部的标准是“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特别强调了“德”的重要性。领导干部有德无才干不成事,有才无德干坏事,因此官德建设是非常重要的。
正在中央党校学习的进修部学员马勇明也谈了自己的感受,他认为中国几千年灿烂的文化中,有很丰富的修身做官的养分。在当今社会,也有不少积极意义。我们要善于吸收对今天仍然有益的养分。先做人,后做官。对父母孝,对国家忠的道德观念要从小熏陶、培养。
国学中有丰富的营养
北京师范大学的周桂钿教授谈了他从学习《孝经》过程中发现的官德智慧。《孝经》中提到了天子之孝、诸侯之孝与普通官员之孝。周教授认为这些内容对于当今的官德建设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天子之孝要求德教加于百姓,行于四海,把国家治理好就是真正的大孝。诸侯之孝则提出在上不骄,高而不危。要求居于高位的官员不要骄傲,不要把百姓视为愚蠢的。没有平等待人、尊重他人的精神,就做不好领导干部。一般官员则要求进则思忠、退则补过,得到提升,就更要好好工作,对得起自己的职责;如果下台了,则要多想自己的问题,多做自我批评。而现在,自我批评恰是很多官员身上缺乏的。
钱逊先生从古代民本思想的角度谈起。“民惟邦本,立君为民”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伟大贡献。这一观点认为,君主、官员是为百姓而存在的,由此引申开来,钱先生认为在官德中最重要的就是公私问题。“位天下而为天下”,领导干部应该用手中的权力为公众服务,而不是以权谋私。钱先生认为研究官德建设问题,古代的民本思想是很值得发掘的。
岑大利教授介绍了自己对古代官箴书的研究。所谓官箴书就是古代编写的为官镜鉴,对官员的业务、官德、官场规矩等方面都有详细论述,堪称中国官场的百科全书。清代官箴书的内容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阐述官员的道德标准和行为准则;另一类是传授给官员治理的规则和技巧的。其中,第一类的内容在所有的官箴书中都占有相当的比重。
官德应包括哪些内容研讨会上,专家们通过对传统文化的研究,总结出了官德中的几项重要内容:
忠诚,作为领导干部,首先要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代表祖国和人民的共产党。如果没有对祖国、民族和人民的感情,很难相信一个人能做好官。
正直,领导干部应该在道德方面起到表率作用,为政者的正直对整个社会风气将会产生有益的影响。
务实,作为领导干部,一定要为百姓做实事。只会说空话放空炮的领导干部不会受到百姓的欢迎。
礼节,就是要求做领导干部的人学会尊重他人,不只是尊重上级,也需要尊重同级、下级,更重要的是尊重百姓。
廉洁,廉洁是官德中最为重要的基础。自古以来,官员干部的廉洁问题是历代政府都面临的重要问题。为官者应该“省嗜欲,崇节俭”。从古代优秀官员身上吸取经验,通过廉洁建设,打造廉价政府,减轻纳税人负担。
纳谏,最重要的就是敢于提出反面的、不同的意见。如果自己的意见与领导不一,一定要说出自己的意见,而不应只是随声附和。当然,提建议时还应注意一定的技巧性。
宽容,作为领导干部,应该心胸宽大,对人对事不苛刻、不急躁。当然,宽容也应有度,掌握分寸,一味地宽容也会招来轻视。
忍让,作为领导干部,在工作中会遇到很多不如意的地方,应该学会忍让。只有忍别人所不能忍,才能成就事业,善始善终。
此外,为了使官员能遵守这些道德标准,官箴书还设身处地的为官员着想,告诫他们要使自己的道行操守建立在行为无过的基础上,使自己的政务处理无懈可击,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按程序办事,设立规条;二是实行责任制;三是辞礼物,节用财;四是要省事,要耐烦。
官德建设应与体制改革相结合
中央党校哲学部副主任李小兵结合与会专家的发言与自己对西方哲学的了解,从中西官德文化对比的角度提出了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第一、领导干部的道德与普通人的道德究竟是不是一回事。官员和老百姓都是凡人,都会犯错,关键是不违背职业道德、职业操守。第二、道德是不是具体的。在当代中国尤其要坚持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第三、政治与道德是不是矛盾的。道与术要分开,政治排除不了非道德手段。
事实上,国学中虽然许多智慧对当今的官德建设会有所帮助,但在继承这笔遗产的同时也有许多问题值得我们注意和思考。
首先,就是要注意古代官德的局限性。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在继承国学中的官德智慧时不能忘记,古代官德是封建集权社会的产物,并不能完全与当今社会相结合,应注意区分其中的精华与糟粕。如官箴书中所提倡的官员应处事圆滑,这在今天就不值得提倡。宋惠昌教授认为,古代官德中最重要的局限就是统治观念,但在今天,应把这种统治观念转变为服务的观念。
此外,就是官德建设与政治体制的改革应该相互结合。如今,不仅是官德,整个社会道德方面也存在一定的问题。道德教育被提到一个很高的高度,但道德说教在现实面前仍显无力。北京大学的张希清教授指出,让官德得以实施的环境是政治体制,只有把政治体制改革与官德建设结合在一起才能让官德建设落在实处。
最后,作为会议的召集者和主持人,中央党校王杰教授就各位专家学者的讨论做了总结发言,他指出,官德修养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官德的好坏关乎政权的安危、国运的兴衰、百姓的祸福,关乎执政党的生死存亡。官德纯则民风正,官德毁则民风降。官德缺失已经成为贪污腐败屡禁不止的重要诱因,而腐败恰恰是执政党面临的最大危险,极大地损害了执政党在百姓心目中的形象。所以,胡锦涛、习近平、李源潮等中央领导同志在多次讲话中反复强调官德教育和官德修养的重要性,指出“要把干部的德放在首要位置”、要“从政治品质和道德品行方面完善干部德的评价标准”,而重视为官者的道德修养正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重要最突出的内容之一。我们应该从中国优秀的传统政治文化中汲取为官治国理政的思想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