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主办“儒家思想与中国传统小说国际学术研讨会”
新闻作者:admin 新闻时间:2014-03-15 21:17:50 阅读:次
2014年3月10—11日,由山东大学和德国慕尼黑大学主办,儒学与中华文化复兴协同创新中心、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山东大学国际教育学院、《文史哲》编辑部、山东大学孔子学院工作办公室承办的“儒家思想与中国传统小说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山东大学中心校区举行。来自德国慕尼黑大学、维尔茨堡大学、复旦大学、江苏省社科院、南开大学、武汉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山东大学、山东师范大学、曲阜师范大学的二十余位知名学者参加了会议。山东大学终身教授袁世硕出席相关活动,副校长娄红祥看望了与会代表。
3月10日上午,会议开幕式举行。德国慕尼黑大学普塔克教授、儒学高等研究院执行副院长王学典教授分别致辞。普塔克教授回顾了这次会议主题的缘起,认为会议开启了山东大学和德国慕尼黑大学合作研究的大门。王学典教授从当前儒学研究成为共同话语中心谈起,认为儒学研究已延伸至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等诸多领域,儒学研究正从一种抽象的思想史研究向比较具体的学术领域过渡,而儒家思想与中国传统小说研究就是一个标志。同时,儒学与中国历史、中国法学、中国法制史的关系与也极为密切。此外,儒学研究与国家提出的中华文化复兴的文化政策紧密相关,也凸显出此次会议意义重大。山东大学国际教育学院院长宁继鸣教授主持开幕式。
本次会议围绕三个议题展开讨论:中国传统社会与传统小说;中国传统小说中的三纲五常观念;中国传统小说理论与儒家的审美追求。与会学者围绕主题展开了热烈、深入的讨论与交流。
对于“中国传统社会与传统小说”这一议题,袁世硕教授、普塔克教授,江苏省社科院文学研究所萧相恺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朱万曙教授,德国维尔茨堡大学安如峦教授,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王小舒教授、邹宗良教授,德国慕尼黑大学甯驭教授分别作了题为《“以神道设教”观与中国古代小说》、《元明小说与其他文献里的千里眼与顺风耳》、《古小说与儒家思想杂谈》、《<儒林外史>与儒家理想》、《明晚白话短篇小说中的塾师》、《儒学精神的平民化和小说启蒙的人性化》、《一个贾兰,还是两个贾兰—与刘世德先生商榷》、《危殆而难安的人心——浅谈<斩鬼传>的警策》的主题发言。
对于 “中国传统小说中的三纲五常观念”,复旦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黄霖教授、南开大学文学院李剑国教授,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杜贵晨教授、张捷鸿教授,德国慕尼黑大学张丽华博士、蔡洁华教授、卫易萱博士,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刘相雨教授分别作了题为《儒学:将情、欲与礼、法相调和——谈谈“三言”中的婚恋描写》、《略论孝子故事中的“孝感”母题》、《儒学原典与传统小说例论——兼及孔子思想与中国的未来》、《从“三言”中的妓女形象看冯梦龙的情教观》、《秉持传统观念,尊崇儒家正统——简论贾宝玉性格中所体现出的清代主流思想、文化精神和社会伦理》、《论“七侠五义”的包公形象与儒家思想》、《孝子—逆子:论<哪吒>中的父子冲突》、《谈“西游记”当中的三纲观念》的主题发言。
围绕“中国传统小说理论与儒家的审美追求”这个议题,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郭英德教授、武汉大学文学院长江特聘教授尚永亮、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王平教授、上海理工大学司马涛教授分别作了题为《“说—听”与“写—读”:中国古代白话小说的两种生成方式及其互动关系》、《历史与传说间的文学变奏——伯奇本事及其历史演变考论》、《从纪昀<阅微草堂笔记>自序看其小说观念》、《作为“教材”的明清小说是对儒家经典的有力挑战吗?》的主题报告。
3月11日下午的闭幕式上,袁世硕教授、安如峦教授分别作学术总结。与会中德学者参观了国家汉办山东大学中华传统文化研究与体验基地,体验了汉服、中国传统音乐、碑拓、版画等中国传统文化,并围绕相关领域进行了交流和探讨。
中国传统小说负载着丰富的社会文化信息,通过研究其与儒家思想的联系,将有助于深入了解儒学影响下的古代社会形态、人们的行为规范以及学术与文学创作的互动关系。当前的学术文化环境要求我们对儒家思想的价值体系进行重新认识和评价。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中华文化将为世界发展提供怎样的文明因子,是关系中国未来发展的重大课题,国内外汉学界给予高度关注。同时,科技进步引发的人的异化问题,商品经济派生的拜物倾向等,是人类社会面临的共同难题。古老的中华文明,尤其是儒家思想,能否提供给我们破解窘境的智慧?面对这些困惑,本次会议借传统时期小说研究,给中外学者提供了一个深入交流的平台。会议期间,与会学者大都有一个共识,传统小说的研究必须从单纯的审美层次进入思想史和社会史,同时开创传统小说和儒学研究的新局面。
(转自山东大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