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嘉璐教授会见书院领导
新闻作者:admin 新闻时间:2014-03-16 13:52:25 阅读:次
2009年5月13日下午3点至5点,在北京孔子学院总部、国家汉语办公室,许嘉璐教授会见了书院的领导牟钟鉴、王殿卿及王杰、陈洪夫、管昌平,北京外国语大学东西方关系中心主任田辰山,山东省中华文化标志城规划建设办公室副主任高述群。
许嘉璐教授就6月安乐哲教授尼山论道与尼山圣源书院建设,做了广泛的理论和具体导。
一
许嘉璐教授认为,我们现在国学的研究水平很低 ,6月安乐哲教授尼山论道,是一项很重要的活动。他指出,一百年来,中华文化经历了断裂、摧毁、浮躁三个历史阶段,纵看中国历史经验,研究文化自身发展变化的规律,中华文化开始进入摆脱逆境、走向复兴新的百年。我提出的文化自觉,主要是强调要洞察文化规律,预测文化的未来。中华文化复兴需要100年,唐文化、宋理学、乾嘉之学无不经过百年方成其盛。中华文化复兴,其前提是从现在起,就自上而下、自下而上,脚踏实地去做,不然,这个目标100年也难以实现。
中华文化的重要性越来越清楚,我们国家领导人出国演讲的内容都是弘扬孔子儒学和其他中华文化,以便扩大中国的影响。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要中国化必须与中华文化相结合。台湾有朋友对我讲,台独一定搞不成,因为那里有中华文化。不仅是蓝营,包括绿营大多数也认同中华文化。台湾政界人士大都有较好的中华文化素养,这方面我们要向他们学习。
文化建设要解放思想,要以开放促改革。中华文化的复兴,一个关键问题是“走出去”,是中华文化再次走向世界,以开放促改革。要真正做到这一点,第一要从哲学思维的角度,调整长期以来形成的文化思维定势。近百年来,用西方哲学语言解释中国哲学,已成为一种时髦和习惯。正如西方一位学者指出的,“中国哲学界用艰涩玄奥的语言,掩盖哲学的贫困”。中国人只会随着外国曲子跳舞的状况应该反省了。第二要解决“语言转换”,要在精通母语和文化典籍的基础上,精通外语,力争做到既能准确把握中华文化的精神实质,又能适合外国人易于接受的语言习惯。要实现《汉语》-----中国国学,进入西方发达国家的课程体系,仍是一项十分艰巨的历史任务。因此,比较哲学将成为一种桥梁。第三是国学如何进入我们自己国家的教材、课堂、学校,找回近百年来中国教育所失去的文化主题性。这是中国教育改革所面临最为重要的课题。目前教育体制存在许多需要改革的问题,其中之一是中华文化经典训练不足。与台湾比,大陆国文教材中古典内容只占百分之三十多,而台湾占百分之七十以上。再一个大学基础课不受重视。在国外好的大学,都是一流教授给大一学生上基础课。在国内的大学,一般是青年教师上基础课,老教授就不讲了。而恰恰专业课好教,基础课最难教,因为它需要多方面的积累。
国学研究一定要有中西比较研究的视野。封闭不行,跟着西方走也不行。我们要学习安乐哲教授扎实的学风,他作为一位美国的汉学家,能够跳出西学研究中国哲学,摆脱西方固定的思维模式来理解中国的经书,这有利于把握中国哲学的内质。我这次出席“论道”就是为安乐哲教授站台的。
二
许教授说,看了有关尼山圣源书院的资料,我同意你们的理念与设想。书院要成为承传孔学的一个阵地,这很好,要打通儒释道,再打通中西医。
建议少讲概论,重在研究经典,要一部书、一部书的自读、示范和训练。研究生尤其要进行训诂与文献基本功的训练。这次“论道”有我给十几所大学的研究生讲一课,讲题就是“训诂学与文献的关系”。中国儒、佛、道三家的大师不多,重要原因是人们不愿在经典研究上下功夫,缺乏扎实的学问功底,无法进行理论开创。如佛教,称得上大师的过去有太虚,后来有印顺。台湾星云侧重于弘法普及,证严则关注慈善事业,都有成就,但理论建树不够。
学习和研究方法要改革,走一条民间的路子。要倡导一种自由讨论、交流的学风,孔子当年办教育就是这样,老师不下结论,让学生自己去想、去体会,得出结论。《论语》就是师生之间平等讨论的纪录。
要学、思、行相结合,不仅要学知识,更要注重做人的修炼。要倡导游学的办法,让学生住上一两个月,读书、思考、讨论、体验。
书院要综合古代书院和现代教育的优点。经过三五年的努力会有成效。当年的无锡国专,钱钟书、范敬宜的母校,就是这样。要借鉴他们的办学经验。还要做宣传,老师讲的东西要发表。
以名家论道为中心,结合给研究生会讲是个好办法,今后每次论道与会讲,都要在网络上发表,吸引更多的人来参与和听课,时间一长就可以形成品牌。要使书院成为一个高水平的国学基地,大学毕业生要提高国学的素养都想去书院进修。
书院可考虑成立一个基金会募集资金。国外捐赠一般是包一个项目,如援建书院的一个学舍(晦庵学舍、二程学舍等)或书院花苑等。大陆目前似乎尚无儒商,企业家主要想的是如何赚钱。
要我做书院的首席顾问,有点勉为其难。我愿意摇旗呐喊、敲敲边鼓,在力所能及的方面,为书院的建设与发展,做些事情。
三
这次接见,许教授答应:一是在“论道”开幕式上,作主题发言;二是为出席“论道”的研究生讲一堂课;三是为书院“奠基典礼”剪彩;四是答应出任尼山圣源书院的首席顾问。这对尼山圣源书院的建设和发展,具有重要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