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之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入山东必修地方课程研讨会在京举行
新闻作者:嵇玲 新闻时间:2018-02-27 02:00:38 阅读:次
“百年之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入山东必修
地方课程研讨会在京举行
学习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近年来的社会和教育热点。如何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实现创造性转化,很多教育工作者做了努力和尝试。
自2017年9月起,山东中小学全面启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材,这也是全国第一套进入国民教育体系的传统文化教材。半年过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入山东必修地方课程的效果如何?
2月25日,“百年之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入山东必修地方课程研讨对话会”在位于北京中法大学旧址的艺术8举行。该研讨对话会由山东省教育厅指导,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山东教育出版社、北京市爱加倍关爱家庭促进中心承办、尼山圣源书院协办。
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顾明远、山东省教育厅巡视员张志勇等近四十位专家、学者、教育工作者参与了研讨,部分中小学老师、家长和学生在会上表演了别开生面的课本剧。
山东省政协原副主席、山东师范大学原副校长王志民在致辞中表示,坚定文化自信问题,是教育界一个非常重大的问题,在落实十八大、十九大精神方面,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重大问题。坚定文化自信,关键是坚定对传统文化的自信,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是整个文化自信的一个基石,一个基础,一个根本。而坚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关键要从基础教育抓起。山东在基础教育方面把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地方教材必修课,应该是走在了全国的前列。
会议总共分为两个板块:时隔百年,中华传统文化重回中小学必修课;让必修课活起来,跨越传统文化断裂带的重要一跃。
在“时隔百年,中华传统文化重回中小学必修课”的板块中,与会代表回顾了山东从前期试验到教材研制并出版的艰巨路,从历史和现实两个维度解释了山东教材的意义和价值,并做了“历史与今天,中国与西方”的对话。
据山东省教育厅巡视员张志勇介绍,山东省普通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是一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以中华传统美德的传承为宗旨,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的学习为主要内容,以培育中小学生正确的价值观、高尚情操和传统美德为主要目标的必修课程。这门课程的性质体现了人文性、独立性、实践性和开放性。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以传统文化经典为主要的教学内容,其中中华文化优秀经典内容的选取以儒家文化经典为主,在儒家文化经典的选取当中以四书五经为主。
“关于课程的内容,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为主,但是我们希望在实践中进行拓展,包括专题文化、红色文化、地方文化、革命文化等等。”张志勇表示。
在“让必修课活起来,跨越传统文化断裂带的重要一跃”板块,山东枣庄十五中校长邓淇、山东潍坊文华小学孙颖、湖北仙桃市仙源学校校长武家仿、山东省教科院传统文化教育中心主任耿成义等从实操层面做了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