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书治要》“古镜今鉴 为政以德”座谈会在中央党校举行
新闻作者:admin 新闻时间:2014-03-28 20:15:45 阅读:次
为响应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领导干部要学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以学益智,以学修身的号召,3月15日,《群书治要》——“古镜今鉴 为政以德”座谈会在中央党校举行。本次会议由中央党校《<群书治要>政治伦理思想研究》课题组、中华民族团结进步协会经贸发展工作委员会、尼山圣源书院和国际儒学联合会联合主办。会议由课题组负责人、中央党校哲学部教授刘余莉主持。中华民族团结进步协会经济贸易发展工作委员会会长凌孜致开幕辞。与会领导、专家学者等结合各自专业研究领域相互交流心得,对《群书治要》这部失传千年的“治世宝典”作出高度评价,对其“古镜今鉴、为政以德”的当代价值进行了深入解析。中央党校部分师生及理论网参加了此次座谈会。会议同时向参会嘉宾赠阅了《群书治要360》、《群书治要译注》等著作。
《群书治要》是唐初著名谏官魏征及虞世南、褚亮、萧德言等受命于唐太宗李世民,整理历代帝王治国资政史料,撷取六经、四史、诸子百家中有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精要,汇编而成。上始五帝,下迄晋代,从一万四千多部、八万九千多卷古籍中编辑成书,共计六十五部约五十余万言。该书不仅是魏征向唐太宗进谏的重要理论依据,也是唐太宗开创“贞观之治”的思想源泉和施政参考。为了让这一治世宝典受益当代更多的人,中共中央党校哲学教研部刘余莉教授组织全国数十位专家学者,经过近两年时间进行整理、注解和白话翻译,形成十卷本的《群书治要译注》。马来西亚中华文化教育中心也精心选译出版了群书治要菁华版——《群书治要360》,对现代领导干部修身、治国等都具有宝贵的指导和借鉴价值。
叶剑英元帅之女凌孜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弘扬传统文化。她在致辞中指出,研究和推广中国传统文化是每一位炎黄子孙义不容辞的责任。可喜的是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关心国家命运和民族未来的人开始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她简要回顾了推广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介绍了各地通过学习《弟子规》创造奇迹的案例,认为学习传统文化日益凸显的社会效益使我们更加坚定了弘扬传统文化的信心。古圣先贤的教导不是空话,是对我国传统治国理政经验教训的总结,是付出沉重历史代价所酿成的智慧。习近平总书记提倡学习传统文化,给了我们很大的鼓励和鞭策,在他的号召下,我们今天在党校召开座谈会意义非凡。她深信通过对《群书治要》的学习和推广,定能大大提升党员领导干部思想道德水平和执政能力。
尼山圣源书院常务副院长王殿卿强调,近20年来对青少年进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已初见成效,各级领导干部也应加强对传统文化学习。读完《群书治要》这部书后,对借鉴中国五千年积淀的智慧来化解中国现今一些社会危机信心倍增。如果从现在开始大兴学习之风,领导干部带头学好中国传统文化,定将有益于构建清正廉洁中国特色政治体制和模式。
国际儒联学术委员会主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周桂钿在2008年首次从日本将《群书治要》影印回国。他在发言中首先指出,北京精神第一条就是爱国,而爱国最主要的就是热爱中华民族的文化。其次,他主张从哲学理论与世界历史的宏观角度来审视、考察哲学问题。中国古代有很多智慧,但是现在哲学界却不以为然,究其原因就是现在盛行用西方模式研究中国哲学,所有中国哲学史的教材都将中国的主流派诸子百家、董仲舒、王阳明等的思想归为唯心主义,认定成错误的、落后的。想要扭转这种局面必须改变这种模式,否则就无法对中国文化作出正确评价。西方哲学主流是求真的科学哲学,而中国哲学的主流是求善的政治哲学,二者各不相同,各有优长。最后,他用一句话概括,《群书治要》是中国政治智慧的集粹。中国的政治智慧很多都保存在历史书中,领导干部从读《群书治要》开始读点历史,切入点非常好。
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韩星对我党卓越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习仲勋同志为《群书治要》的题词“古镜今鉴”作了历史的考量。“古镜今鉴”其实就是以史为鉴,重视总结历史上的经验教训。从殷代商汤的“以民为鉴”思想到孟子总结历史得出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历史经验,再到唐太宗“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本质其实就是习老“古镜今鉴”的思想。韩星指出,《群书治要》是我国古代“治道思想”的集大成者,我国古代“治道思想”的源流本末均可以通过这部书得到全面的把握。《群书治要360》与过去版本相较而言,编排纲目令思想内容的脉络更加清晰,能够更好地反映古代的“治道思想”。“治道思想”既包含政治哲学、政治思想,同时也包含政治制度、措施,源远流长、内容丰富,自成体系,有待我们继续深入挖掘。同时我们还应旁考各国制度,将各国先进经验进行汇通。
国防大学教授朱康友认为,传统文化对于解决现在党性教育和道德教育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十分管用。十八大报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视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这反映了全党的共识。《群书治要360》简读本更适合于今天人们的阅读习惯,针对性、有效性更强,更适合进行普及工作。现在《群书治要》系统层面、简明层面的资料都已齐备,普及层次更加丰富。他建议将传统文化纳入到干部教育的必修课。
北京电影学院前院长、清华大学前党委副书记王凤生在发言中指出,当前最重要的问题是怎样吸引人来阅读经典。针对如何推广《群书治要》,他号召大家都来阅读,并提出了四点建议。1、丰富内容,增加典故。让《群书治要360》更加生动,符合实际,加强对现实工作的指导意义。2、应推动将《群书治要》列为干部必读教材,就像70年代中央号召读六本马列书一样。3、运用书院等形式,将书院古为今用,让领导干部坐下来读书,师生交流研讨,培养高端人才。4、配合一些影视作品来辅助增效。
北大地方政府研究院院长彭真怀回顾了《群书治要》近些年的推广过程后强调,《群书治要》的推广需要树立大思路,向世界推广中国真实的治国理念,推动《群书治要》普及工作更上新台阶。《群书治要》中阐述的思想是人类共同的思想,需要用国际的视野来解读。
国家宗教局政策法规司司长焦自伟阐释了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社会发展的辩证关系。他认为,现在传统文化的传承主要指向了器物与技艺层面,这些都与经济效益、产业有关,而作为中华民族智慧的传统文化,其核心是思想而非器物。近些年重器物轻思想,虽然文化产业取得了极大的经济效益,但是社会效益却乏善可陈。他指出,传统文化的三大主干儒释道都无造物主的世界观、强调人的自主奋斗,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强调一切众生的相互关联、强调选贤举能,强调这与党的集体主义价值观和共产主义的社会理想是契合的,因而能够从文化上为共产主义信念和一党执政提出一个合法性的证明。中国共产党与中国传统文化两者是互相离不开的:传统文化天然地需要一个安定和谐的社会环境和稳定的政权,同时共产主义政权也需要集体主义价值观的支撑,二者互有需要。
国际儒联秘书长牛喜平、北京东方道德研究所教授任宝菊、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国学教育探究中心主任于建福、北京市委党校教授王志捷、《群书治要译注》执行主编肖祥剑等其他与会专家也提出了宝贵建议。
中央党校哲学部教授刘余莉在总结发言中指出,本次座谈会的意义就在于深入认识《群书治要》“古镜今鉴”的价值,大力倡导领导干部认真学习《群书治要》。这部书不仅对开创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贞观盛世”起到重要作用,而且流传日本后,被日本天皇和臣子奉为圭臬,曾经创造了日本历史上的两朝盛世,相信这部中华先贤留下的宝贵财富,在当今治国安邦、建设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定会发挥积极的作用。会议汇集了来自中共中央党校、北京市委党校、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防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等著名高校和国际儒联等著名社会团体的专家学者,既对《群书治要》的思想内涵进行了深入挖掘和梳理,也对如何弘扬《群书治要》提供了方法、建议和思考,不仅增强了我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信心,而且对进一步学习推广《群书治要》必将起到重要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