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儒学与东方文明复兴
新闻作者:admin 新闻时间:2014-03-19 00:10:42 阅读:次
由北京外国语大学东西方关系中心等主办的“儒学名家圣源论道·2010”近日在尼山圣源书院举行。会议中心议题是“百年儒学与东方文明复兴”,国内外五十多位专家学者就这一话题展开对话与研讨。
尼山圣源书院院长牟钟鉴从历史的纵深和中西对照的角度,对一百多年来儒学所面对的挑战作了回顾,分析了儒学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后出现的新转机,指出在人类文明的现代转型中,儒学可以在全球伦理和生态文明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清华大学教授钱逊指出,天人合一思想乃是“中国文化的中心思想和主要特质之所在”。就中国文化没有宗教传统、对生命的理解、人和自然界的关系等问题,钱教授分析了中西文化在思想方式上的根本差别。
旅居美国五十多年的美国纽约大学国际法专家熊玠教授指出,西方文化欠缺自我检讨精神,找不到曾子所云“吾日三省吾身”的教诲。华尔街金融界造成的金融海啸,暴露出西方文化缺陷的主轴,乃在贪婪。贪婪所驱动的是急功近利与冒险好赌,这二者比贪婪更坏事、更可怕。他认为,中西文化在“排他”与“兼容并包”主轴上存在差别、在天与人关系的宇宙观上不同。西方自古以来宇宙观是“天人对立”,而中国上古祖先就教导“天人合一”。此外,西方“冲突”观念突出,“社会和谐”意识不足。
美国夏威夷大学安乐哲指出,中国文化不像西方那样依赖普世信条。普世信条来源于宗教和世俗的绝对权威性信仰。中国文化以现实生活教益为指导。因为在西方“普世”价值的笼罩下,不少事情走上极端;而儒家对全球思想精神方面,则能起到中和作用。安乐哲和著名美国儒家学者罗思文二人都认为,儒家传统提倡个人在家庭、社会关系上和自己的角色责任上追求自我完善,是突出的中国文化特质。澳大利亚前外交官李瑞智曾在1976年就从儒学研究角度预言中国的腾飞。他兴奋地指出,亚洲至少有13个受儒家影响的国家,带动将近20亿世界人口,是很重要的世界金融、经济、教育、科技和生产资源,影响不容低估。
尼山圣源书院王殿卿教授回顾了西方崛起之前中学西渐的历史,指出西方现代文明的孕育过程中,融有儒家思想的基因;例子包括1795年法国宪法关于人民权利和义务的条款中就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欲人施己,先施于人”。北京外国语大学东西方关系中心主任田辰山教授赞同这一观点,指出:中西方之间不是二元对立,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在哲学上阐明西方“一多二元”和中国“一多不分”的思想结构差别,是为了深层的相互理解,有利于在方法上寻找和谐的途径。流行的“唱衰中国”和“唱盛中国”都是二元对立。我们不能受其影响。人们要用中国的眼光看待中国,不应该用二元对立思维理解中国。
本次会议是继去年尼山圣源书院的首届“儒学名家圣源论道”和北外东西方关系中心的首届“东西方(WE)论坛”之后,又一次成功的跨越文明边界的对话。它将为中西思想文化界探讨文明之间从深层文化达到理解,寻找消除误会和通往和谐相处的途径,发积极推动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