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文化在当代继承与弘扬
新闻作者:admin 新闻时间:2014-03-19 00:22:03 阅读:次
由尼山世界文明论坛组委会等单位主办的“中华传统文化在当代继承与弘扬高层专家座谈会”日前在北京举行。
会议由许嘉璐主持。他说,研讨中华传统文化在当代继承与弘扬这个题目,是为了寻求中华文化的当代发展,为了理清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脉络。为此,我们拟了两个分论题,一个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也就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传统文化的关系问题;一个是中国文化走出去与提升中国化国际话语权的关系。为什么要设立第二个论题,这也是我们大胆的推断,就是在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中国很重要的一个任务,是文化外交,就是我们常常说的中华文化要走出去。现在世界上对于中华文化的了解应该说是相当片面的、缺乏的,甚至是误解的、扭曲的。至21世纪的前十年,中国经济实力在国际上地位显而易见,而中国的文化与中国的经济地位不相衬。所以,我们谈当代文化的弘扬,就应该把中华文化走出去纳入到思考的范围。儒学是中华文化走出去的重要切入点,在对外文化交流中,应重视发挥儒学易于为世界多元文化所接受的优势。
与会专家就中国传统文化的定位、马克思主义与儒学的关系、中国文化的关系等问题展开讨论。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定位
张岂之认为,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时间,中国传统文化研究取得很大的成绩,但是有一个不足,就是儒学研究的历史基础薄弱。老一代的马克思主义学者研究中国传统文化,首先要研究社会史,追求历史和逻辑的一致性。儒家伟大之处就是它的社会性,儒家学说的出发点就是爱亲,第一要爱我的亲人,爱我的家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没有这样的社会基础,怎么会把儒家的亲情解释的非常清楚呢?研究儒家,研究中国传统文化,要吸收老一辈马克思主义学者的经验,要把历史唯物论的方法继续坚持下去。
邢贲思认为,中华传统文化在当代继承与弘扬,有一个问题必须搞清,就是儒家思想在当代的价值究竟是什么?儒家思想最值得我们来研究、传承、弘扬的,就是他强调人要自我反省。西方从古希腊哲学开始,强调要从外部世界来寻找知识的源泉,所以认识论在西方哲学里面是比较发达的;儒家思想则强调从人自身来寻找一种价值,从人的自身来寻找安身立命、为人处事的一些基本原则,所以它强调道德教化,强调人自己要不断的反省自己,只有人自己把自己的精神方面保持一个比较好的状态,你才能谈到影响别人,去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个是儒家思想很重要的东西。
关于马克思主义与儒学的关系
陈来认为,马克思主义与儒学的关系应该考虑三方面因素。首先应该考虑民族因素。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在中国做事情,第一不能脱离中国作为一个现代民族国家的框架;第二,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不能脱离民族文化传统。其次,应该考虑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各个阶段是不同的。我们今天的阶段不是一般讲马克思的普遍原理跟传统意义上的中国革命怎么结合,是要跟我们建设现代化的中华民族国家怎么结合。中国化有不同的阶段,今天就是要建设一个现代化的,但是仍然是一个中华民族的民族国家。再次,应该考虑中华民族的团结和凝聚。
汝信认为,当前最大的问题是怎么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问题。中国将来的新文化绝对不是新儒学,但是儒学的一切最精华的东西都会在马克思主义思想中得到继承,因此马克思主义者是中国最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马克思主义与儒学的关系,是马克思主义对儒学的批判继承关系。
李君如认为,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些问题不要回避,回避了之后可能引出好多争议。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时对孔孟之道的批判,这是客观的历史。讲马克思主义,要讲马克思主义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清算。新中国建立以后,马克思主义不仅仅是政党指导思想,也是一个民族的行动指南,这期间,我们清理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文化,这个过程不能回避。
陈炎认为,马克思主义与儒学的难点在于找到马克思主义与儒学在理论上的接口。如果找不到这一理论的接口,我们便无法用马克思主义这一来自欧洲的理论体系来解释儒学这一中国古代社会思想体系在中国文化土壤出现的原因;如果找不到接口,我们便无法用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体系来囊括中国社会发展规律;如果找不到这一接口,我们便只能用形象的比喻来描述马克思主义与儒学之间的关系。在我看来,马克思主义与儒学并不是两个相互平等对立的思想体系,而是在马克思主义中找到如何解释儒学作为中国古代社会核心意识形态所得以出现的理论工具。
李捷认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一定要和中国实际相结合,要和中国改革的不断发展实际相结合。这个结合,必须要有文化上的结合做支撑,这个文化的结合就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发展相结合。这里面要处理好四个关系,第一就是儒学和中华文化的关系,这是多元一体,儒学无疑是个重要代表,但也不是包揽一切;第二就是儒学和马克思主义的关系,特别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关系,尤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的关系;第三就是儒学跟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关系,中华文化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就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我们纲领上叫做科学的,民族的,大众的,而且是面向世界的,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的;第四个就是儒学和西方文化的关系。
欧阳康认为,儒学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里面有很多问题,第一点就是如何看待20世纪对儒学的批评,这是个历史进程。一个进程的结果不能简单否定其中的过程,没有历史进程,也没有今天,这个过程可能有曲折,但是总体还是有一个历史的合理性。第二,马克思主义作为国家意识形态,怎么样处理好和儒学的关系,我觉得这里面可能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如何处理好与现代化,与市场经济与民主的关系,这三者恰恰是我们传统儒学没有的。
关于中国文化走出去问题
汝信认为,中国文化现在要创新,要走出去。我们现在讲文化交流,主要是讲精神文化的交流,是最高级的文化交流。还有很多大众文化,大众文化交流也需要。精神文化的交流应该是文化交流中间最重要的一部分,当然需要其他层次文化的配合,我们对外文化交流应该是全方位的,在一定的时期要抓重点。今后,应加强与周边国家的文化交流,如与印度的文化交流,印度现在作为新兴起来的一个大国,而且历史上跟中国文化交流这么长的历史。我们本来跟日本交流很多,在政治上不是很好解决的问题,可以借助于在文化上的交流,这个对我们整个两国人民互相的理解起一定的作用。新兴地区,新兴国家文化交流应该提到日程上来。我们还可以抓一些有利的旗帜,比如和平的旗帜,非战的旗帜,我们互相之间和而不同,这容易得到他们共鸣。
欧阳康认为,中国文化走出去,首先,要特别警惕当前跨文化交往中的“围城”现象。中国发展了,西方人好像觉得中国好。我们千万又不要走到另外一个极端,世界上都觉得中国很厉害,我们不要觉得我们真的很厉害,我们不过是GDP总量大了一点,其实人均GDP还不多,我们文化建设与21世纪大国的文化目标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其次,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如何走向现代中国,走向现代世界,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要用西方人能够理解的话语,就是用西方的文化背景介绍中国文化。我觉得要走出去,要有三个要素,第一内容上要实实在在,第二形式上一定要美,第三境界要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