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政治需要儒学
新闻作者:牟钟鉴 新闻时间:2014-03-26 10:57:22 阅读:次
西方现代工商文明有一个显著特点,即有强烈的勇猛开拓精神,其利在进取创新,其弊在强权霸道。在国际政治中,西方国家一贯奉行的是斗争哲学和实力政策,以强凌弱,以邻为壑,殖民扩张。本世纪中期受到社会革命的冲击和两大集团力量的制约,西方列强的霸权行径有所收敛,但骨子里并未改变。苏联东欧发生剧变,华沙条约随之瓦解,冷战宣告结束,这些本应成为促进世界和平的契机。可是西方列强无视世界走向多极化的事实,却认为这是建立世界一极化霸权的大好时机,于是北约不仅没有自动取消,反而实行东扩,同时以人权为借口干涉别国内政,以制裁或武力威胁为手段强迫别国接受他们的理念和要求,从防御战略转变为扩张战略。依此看来,北约对南联盟大打出手就不足奇怪了,那不过是他们的新战略的初试罢了。
然而这是非常残酷的倒行逆施,反乎潮流,违背人心,如老子所说:“不知常,妄作凶”,必然碰得头破血流。第一,世界已经不是一百年前的样子,人们也不是半个世纪以前的心态,中国更不是以往的贫弱状态。亚非拉广大地区的国家已经独立,人们已经觉醒;欧美人民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的惨痛,不会允许新的大规模战争发生,也不希望有新的冷战。把大批青年裹胁到疯狂的侵略战争中去的时代已经结束。强权者若执迷不悟,会为此付出政治上道义上巨大的代价,人们不再相信他们关于“人权”、“人道”的甜言蜜语,失道寡助将伴随而来。第二,西方列强不具有称霸欧洲乃至世界的实力。它们的国力虽然比以前有所增强,但在世界多元发展的格局中,力量的比重相对减弱了,远不足以实现它们的野心。二战以来,还没有哪一个或几个大国单凭武力征服过任何一个弱小的然而有独立意志的国家,哪怕打着联合国幌子的朝鲜战争、越南战争、阿富汗战争、索马里战争等等,其渗痛教训至今在欧美人们心中记忆犹新。小小的古巴就在美国大门口,独立存在四十余年而美国必欲除之而不能,便是最好的证明。北约领导人患了历史健忘症。南联盟也许一时会被北约严重摧毁,但人民不会被征服。第三,世界经济、政治和生活全球化的趋势不允许再发生洲级以上规模的武力对抗,否则人类将共同承受一场空前的大浩劫。八十年代以后,世界己经初步成为“地球村”,国与国之间的共同利益开始超出它们之间的分歧和矛盾,形成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新格局。任何一个地区的严重危机必将波及其他地区,那种以邻为壑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人类还面临着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现代化武器的使用必将大量污染环境,受害者是不分国界族界的。如果有人使用核武器,那么后果更不堪设想。总的说来,霸权主义是损人而不利己的。问题在于,时代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而北约领导集团的观念仍然停留在冷战思维的水平上,用霸道的理念作为行动准则,热衷于以力服人。这种观念既陈旧又危险,不应再成为左右世界局势的指导思想。人类迫切需要有一种新思维新观念,各国政治家迫切需要有一种共同认可的政治哲学,用以指导国际行为,以保证世界的和平安宁。我以为,孔子的智慧,具体地说,儒家的仁爱通和之学可以为新的政治哲学提供理论基础。
儒家仁爱通和之学有三个基本理念:一是仁爱,二是感通,三是贵和。仁爱是基础,感通是方法,贵和是原则。
人类既然只有一个地球,又面临共同的挑战,就必须也能够亲如一家,风雨同舟,休戚与共。孔子弟子子夏说:“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这种愿望应该成为现实,因为人类内部没有根本的利害冲突;冲突是少数既得利益集团挑动起来的,结果是少数人得益,多数人受害。孔子所倡导的忠恕之道,就是人类仁爱之心在处理人际关系上的体现,它不仅应当是做人处世之道,还应该成为国际关系之道,因为它包含着博爱情怀、平等精神、人权理念,颇适合地球村的新格局。忠恕之道要求“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总之要帮助别人,尊重别人。人与人之间应是如此,国与国、族与族之间也应如此。人类的共同利益既然己经开始大于他们之间的分歧和矛盾,就必然是兼相爱则交相利,兼相去则交相损。可是就目前情况看,许多人能爱本国本族,但不能爱他国他族,在发生冲突的地方甚至有人用仇杀他国他族来表达爱本国本族之心。所以当务之急是用儒家推己及人之诚,使仁爱之心突破国家族群的界域,推广到全世界。没有爱心的人是野蛮人,没有爱心的国家是野蛮国家。由野蛮国家的野蛮领导人来决定国际大事,人类便要遭殃。所以国际政治家不仅要有政治谋略,更要有一颗仁爱之心,遵信忠恕之道,这样才不会滥用手中的权力,而能致力于世界和平。若出现冷酷的政治家,全世界都要起来抵制他,不能让他的冷酷政治图谋得逞。
由于地理环境、文化传统、价值理念和社会发展的差异,也由于历史遗留下来的种种纷争,世界各国之间、族群之间普遍存在着隔膜、误解、成见、歧视和对立,也就是说存在着塞而不通的现象,这就需要进行对话、沟通、交流、谈判和合作。人类相爱之道必须经过彼此沟通来实现,不沟通不会有真爱。有些强势国家不去虚心了解弱势国家的国情与民心,单方面把自己的价值理念和生活方式强加给他们,如不接受便要实行经济制裁、武力威胁,给对方造成莫大痛苦。儒家提出的沟通之道与此不同,它是《易传》所说的“感而遂通天下”,一定要感通,硬通是通不了的。感通一要真诚,一要平等,二要理解,四要交流,五要合作,做到心灵和情感的沟通。国与国之间应是朋友关系,真挚、平等而和洽。孟子辨明王道与霸道。王道者以德服人,人们心悦而诚服;霸道者以力服人,虽假借仁义之名,而人们并不心服;至于抛仁弃义,发动兼并战争,滥杀无辜而无悯恤,那就是
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有子说:“礼之用,和为贵”。儒家“和”的概念不同于“斗”和“同”。“斗”就是用对抗的办法处理社会人际关系问题。“同”就是要求言论一律,要求人们随声附和,一味顺从。“斗”与“同”都是专横霸道者的心态和哲学。强行一律(即“同”)行不通的时候,便要实行斗争,把对方压服,都是人际关系的病态。孔子“和而不同”的理念是理想与现实相结合的理念,是最健康最合乎理性的思想,它一方面承认和尊重事物的多样性,另一方面又主张并推动多样性事物之间形成和谐互补的关系。把它运用到国际关系上,便是国家之间在交流合作中彼此尊重政治与文化的多元选择,又在多元发展中加强彼此的友谊与协作,以实现共同的进步。目前人类实际生活的全球化和政治力量的多极化是同时存在的两个过程,不论什么国家和集团,实行自我封闭政策或者实行宰制全球政策都是不得人心的反现代化的,只有开放和平等同时并举的政策才合乎时代的需要,只有多样性的和谐才是人类的光明前途。目前发生的科索沃战事,更加说明,国际政治需要儒学,世界政治家需要孔子的智慧。我们应当把儒家仁爱通和之学推向全世界,让孔子的思想成为人类和平与发展道路上一面鲜艳的旗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