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重道远,当仁不让
新闻作者:admin 新闻时间:2014-03-30 12:44:45 阅读:次
北京潞河中学 贾一震
参加第一届读《论语》教《论语》师资研修班,我感觉到自己是一个非常幸运非常幸福的人。因为我是在郑铉老师要参加硕士学习去不了的情形下顶替空缺才去的泗水,因为我在泗水得到的太多。一遍遍地听着讲课的老师说着感恩,我心中的感激之情不断地激荡,心潮澎湃。来自老师的、学员伙伴的、泗水政府和人民的、二千五百年前至圣先师的……众多恩德曾经让我一时间失去了自我,积聚在我的心中,凝结成一种责任。尼山圣源书院引领我们要做的这个工作真可谓是“任重道远”,当此大任,我们唯有承继,“当仁不让”。我以为,要有所担负、有所承继,第一步就是整理自己的思想,在这一次重要而伟大的学习行动之后,系统地整理自己的思想。
一、儒者襟抱
“到了台湾,我看到了中国。”大陆学者感叹的这句话背后所有的沉郁与悲痛我能理解。
“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台湾老师传承的这句话背后所有的民族情怀与责任意识我能理解。
这绝不仅仅是我过去的学习阅读思想基础在起作用,恰恰相反,是因为我参加了这次学习过程,并从头到尾认真地听课、反思。齐益寿教授的征引记诵、黄裕城校长的朝圣感言、萧穗珍老师的庭训行业、唐惠文老师的仁教架构、刘示范教授的儒者家常、王殿卿教授的主体感怀都在我的心中深深地扎根。
反思我自己的言行,我忽然觉得自己持续近十年的暑假读《论语》寒假读《道德经》并不是最合适的经典阅读方式,也觉得自己仅仅是在课堂上即时征引《论语》《道德经》中的普适性原理并不是最合适的文化传承方式。因为我想到了自己记诵上的视界狭窄、读经时的狂妄心态、从教中的放任怠惰、思考中的浅尝辄止、行事中的怯懦多欲、担承时的进退维谷。
“进德修业,欲及时也。”这种襟抱才是我们这个民族文化的根本。“本立而道生”,各种人生轨迹与各种襟抱情怀的组合在我们的历史中起起伏伏。居位而治世者、去位而立言者、求欲而钻营者、弃世而狂狷者……从诸色人等组成的复杂历史中,找到民族文化的根本认同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就这一点,“国学基本教程”将名垂千古!
二、朝圣与布道
“我们这次来,是报着朝圣的心态、感恩的心态来到大陆的。”
“我们的肉肩,要担起历史的责任。‘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这两句话,黄裕城校长反复地讲,“朝圣”与“布道”,宗教的热忱与情怀在黄校长的身上体现的是那么鲜明。
“这不是这些校长自身的责任,应是以往学校不进行儒家经典教育,所造成的后果。学校里没有的,学生是不会有的。”
“学校教育的文化主体性,往往比教育主权更加重要,教育一旦失去了文化主体性,教育主权也就失去了意义。学校教育的文化主体性,关系着一个民族的生死存亡。一个国家削弱学校教育的文化主体性,就等于慢性自杀。”
这是王殿卿教授在结业式前所做报告中的话。几年前,参加中华美德教育校长培训班的一百位优秀校长中只有一位读过《论语》,全国每年都源源不断地派遣官员、专家到美国考查学习,轰轰烈烈新课改,却只是将中国的教育部变成了美国的教育部。在王教授的话语中,历史与现实的忧思是那么的深沉。
面对此情此景,作为现任语文老师的我立定决心,要朝圣,更要布道。认真学习儒学,讲授儒学经典要成为我日后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争取能够沿着尼山圣源书院指明的方向走得更坚实,也走得更远。
“士不可以不宏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当仁不让于师。”“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