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發揚中華文化 在尼山聖源書院結緣
新闻作者:admin 新闻时间:2014-03-30 13:02:27 阅读:次
前臺北市中正國中校長 黃裕城
七月二十二日,我們一行八位臺北市從事教育工作者,在前臺灣大學齊益壽教授的率領下,搭機到山東泗水尼山聖源書院參加「第一屆讀論語、教論語的師資研習班」,受到書院劉副院長暨同仁熱烈的歡迎,開啟我們共同為中華文化的傳承發揚而努力的神聖任務。
來自全國七省市的教育工作者齊聚ㄧ堂,稟承著一顆熱愛中華文化的心念,參加傳承中華文化,發揚中華文化的研習,希望中華固有的優良文化,能透過學員們的學習與努力發揚光大。在開業式中劉副院長及楊教育局長剴切勉勵大家,努力作一個做中華文化的傳承者,做中華文化的發揚者,讓中華固有文化能經由兩岸教育工作者的參與,在山東孔子故鄉重新發光,尤其藉著海峽兩岸的教育文化交流,來提升中國大陸因為文化大革命期間,對中華文化的摧殘所造成的斷層危機加以彌補。
聖源書院的創建就是秉持著這種精神創建的,八天的研修活動提供了台灣教師將高中教導學生讀論語、教論語的經驗,展示給大陸的老師觀摩,我們幾位有幸能成為首次參加這項研習的先行者,內心倍感光榮,也深感責任的重大,在見到這群來自全國七省市熱心中華文化的教育工作者,我深深的感到這是我們前世所修得的緣,今天為中華文化的傳承發揚結緣在聖源書院,我們首先應該要感謝王殿卿教授、劉示範教授、黃秀清教授,以及提供土地的泗水縣領導們創建了聖源書院,才有此機緣。
而我們台灣的教育工作者能有此機緣前來,也應感激中華民國孔孟學會張秘書長,五十年前在臺北師範學校教我國文的張植珊導師的吩咐,要我能協助在臺北延聘兩位高中的國文老師來聖源書院參加研習,將在台灣高中教論語的經驗來聖源書院展現,有此因緣,於是我立即商請臺北市第一女高級中學教務主任唐慧文老師,替我物色,豈料他竟然願意承擔前來作為先行者,同時更邀約她的好友同樣是教國文的中山女高的蕭穗珍主任一起前來,讓我承師命完成所交付的任務,這種緣份是在台灣師範大學校長儲訓班時我與她們結下的緣,這種先前種下的因,變成今天的果,於是開啟了這次歷史上兩岸為復興中華文化教育交流的先例。
在我們啟程前心中所想的是到山東曲阜,至聖先師孔子故鄉朝聖,去學習。誠如回教徒一生中要前往麥加去朝聖的虔誠心相似,而我們從事教育工作者一生中能到至聖先師故鄉,也是中華文化的發祥地的曲阜,去參訪是我們身為教師一生中難得的盛事,沒想到卻有這種緣份,在這裡我們有機緣遇見了大陸各地學校,為維護傳承中華文化的學習者,我們在濟南機場就遇見了從四川宜賓來的教育工作者,真是有志一同,共同為中華文化的傳承發揚付出心力,共同重新體認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與源遠流長,這是基於中華文化所結下的緣,這個是尼山聖源書院所提供的機會所結的緣。
在研習過程中,齊教授以中國三大詩人的儒者襟抱與詩歌表現為題,展開序幕,齊教授以淵博的學識,豐富的教學經驗,大師的風範,闡述了在中國五千年文化中,最具有儒家風範的三大詩人來說明儒家的精神,因為孔子所樹立儒者風範,最重要的是要具有高尚的人格與志節,才能寫下傳頌千古的偉大文章,而屈原、陶淵明和杜甫正是儒者風範的代表人物,因為他們的詩詞所表現的文采內涵,正是基於論語中孔子教育的中心思想,從進德修業中,進而致力於德行、言語、政事、文學的發皇,也唯有具有高尚的人格,偉大的胸襟,孕育出來的文學作品,才能流傳千古。在齊教授,深入淺出的闡述,要能有此流傳千古的文學作品,必先從易經中的君子進德修業,欲及時也著手,齊教授從詩詞中,引經據典將論語、孟子、大學、中庸來參照三大詩人的儒者胸襟給學員體悟,啟迪學員們對於傳統文化的認識與學習儒者的楷模,更提供了今後在學校中教導學生應有的方向。
其次兩位從臺北來的高中老師,也將他二、三十年教學的經驗及教學技巧,運用教學媒體,展現在學員的眼前,讓一般人認為教四書五經是一門枯燥無味的課程,但是透過兩位高中老師的教學技巧,讓兩千多年前的孔子與學生對話,便成生動活潑有趣的課程,不僅讓學員們感到學習中華傳統經典文化不是復古,更不是八股,能夠透過老師的心去思考、去安排,經由老師的手去製作,去進行各種教學,更運用老師的口,讓這古老的文辭,艱難的文句,在學生學習中變得如此的生動活潑,讓論語中的修身養性人格修養內化於日常生活當中,成為人之所以為人的品質的一部份。學員們回校以後,也能將在聖源書院所學的教學模式,運用在自己教學環境中,讓中華民族的下一代,不認為論語是兩千年前的東西,而畏懼學習,讓學員獲得讀論語教論語的技巧與樂趣,讓社會大眾對論語四書五經,原來也可以這樣教,教起來也會有如此的生動有趣啊,相信學員們經過這番研習,經驗傳承之後,對於在學校推展中華文化瑰寶的方法充滿了信心,對於讀論語與教論語更有把握。
感恩聖源書院,提供我們機會,在最後一節課程聆聽劉副院長的孔子與中國文化,從劉教授講課中所表現出來的深厚的學養以及謙謙君子的風度,這正是學習論語後的至高境界,接著他又期勉大家努力來承擔復興中華文化的重責大任,我們又感受到孟子浩然之氣凜然呈現,要大家實踐孟子的重義輕利的義利之辨。最後由王教授以執行長的身分講述聖源書院創建的原由,以及中華美德實踐的坎坷過程,聽他講課我心中湧起他是先知先覺的智者,義無反顧的勇者,實踐世界大同的仁者,來承當歷史的責任,他語重心長,娓娓道來,令人內心有振聾啟瞶的省思,由衷的敬佩他的高瞻遠矚,與願意承當歷史重任的擔當。
而同學們在昨天唐老師課程的實踐報告,我聽了一位自稱為小鴨鴨上架者的報告,我不得不豎起大拇指敬佩他的表達能力與技巧,我讚美他是一位才華洋溢的青年教師,而剛才又聽到他同組的一位自詡是老鴨鴨的老師的總結報告,更令我敬佩,來參加研修的老師們各組的心得報告,不僅顯現出老師們的才華,更充分表現出對復興中華文化的擔當,讓我深深的感到這是中華文化復興發揚有力的保證,讓我這次的來參加時所預先訂定的目標,「我是懷著來孔子故鄉朝聖的,同時也是來學習的」目的都如願達成,由衷的感恩啊!
我們有此機緣前來孔子的故鄉參訪,向萬世師表表達崇敬之意,從參訪三孔至聖先師所留下的教育遺蹟,所顯現的孔子教育典範,教育愛及教學原理原則,不僅激發我們從事教育工作者的信心,更激勵展現教育愛的赤忱,從孔廟的參訪中,我們學習了什麼,我們又有什麼體認,是否激起對至聖先師更加景仰崇拜,進而激發我們對教育工作的敬業、勤業、樂業的心念。
其次當我們參觀泗水泉林時,劉局長充當導覽詳細的解說,介紹當年孔夫子在此講學的「子在川處」的碑牌下,體悟逝者如斯夫的慨嘆,以及康熙、乾隆皇帝的所豎立的禦碑前省思滿清皇帝對孔子的崇敬,這座重達二十噸的石碑,所代表的不僅是歷史的明證,更是證明山東泗水是聖人的原鄉,是世人應該要參訪學習的勝地,各位您是否還記得當我們站在一泓潭水前,劉局長要我們靜下心來傾聽,用心去感受,這泉林的澄靜與美,然後借用我們的雙手,給這泓清澈的潭水讚美時,這泓潭水就呼應我們的掌聲,激起更多的泡泡,即時湧出泉水,這不正是教學時給學生鼓勵,學生就會有反應的刺激與反應的道理,當我們要離去時回頭再看這裡的另外一池泉水的甘露泉,劉局長又要我們在水池旁停下來,用我們的雙腳跺一跺,泉水又呼應我們的腳立即起了共鳴,從泉水中湧出更多圓圈,一圈一圈的湧泉,這就是心靈感應,這也是中華文化的心傳,因為地是相連的,水雖不相連,卻是心連心,心靈一點通,這也說明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任何地方都能展現,不受時空的關係有所限制,也不因時空關係而阻絕,台灣與大陸雖有台灣海峽阻隔,但是中華文化的根,卻隨著炎黃華冑的子民的遷徙,在台灣成長茁壯發揚,成為學習中華文化的據點,今天台灣已經成為中華文化發揚傳承的基地,我們願藉此機會與各位學員共勉勵,中華文化是中華民族的共同資源,也是維繫中華民族炎黃子孫的命脈,值得珍惜維護。
我們懷著感恩的心,懷著朝聖的情,以孺慕之情來領受儒學的盛宴,共同來為傳承發揚創新中華文化而盡點心力,我們要勇於付出,甘於奉獻,為中華文化的發揚,承擔在雙肩上。感恩啊!聖源書院。感恩至聖先師的典範。祝福,各位教育界的朋友們,復興中華文化任重道遠,責無旁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