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度朝聖的喜悅
新闻作者:admin 新闻时间:2014-03-30 13:12:44 阅读:次
去年七月我隨著台灣大學退休的中文系主任齊益壽教授,和台北市北一女唐慧文主任,中山女高的蕭穗珍主任,懷著朝聖之心,孺慕之情來到孔子的出生地--尼山聖源書院,展開九天的教育文化交流,和大陸來自全國各地的愛好中華文化的同道,共同研討中華文化的傳承發揚的教學經驗,從參與的過程中讓我敬佩大陸的老師,對於中華文化的傳承發揚如此的用心與投入學習,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一年以後,我又再度來到中國聖人之源的尼山,讓我湧起了歡喜心和感恩心,親眼看到中華五千年的優良傳統文化孔孟思想,將再度的從孔子的故鄉復興、傳承、發揚,讓中華優良的文化再度深植世人心中,推而廣之將成為世界和平安定的一股清流而感到歡喜。
在過去的一年中與北京王殿卿教授和劉示範執行院長,綿密的用電腦信函連絡,研討有關第二屆讀論語教論語研習的開辦,讓我對兩位教授全心全力的為辦好「讀論語教論語師資研習班」所投下的心力,令我深深的感動,也讓我由衷的敬佩,我心中常想兩位老人家不為名不為利,一心為著孔孟思想的傳承如此的專誠投入,他們的用心就是文天祥正氣歌中的「讀聖賢書所學何事,而今而後庶幾無愧」的心來傳承中華固有文化,每思及此,內心由衷的對王教授和劉執行院長所領導聖源書院的工作同仁表達敬意,他們所做所為正是在為中華文化的傳承發揚在寫歷史,也是宋儒張載的名言,「為往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歷史使命,聖源書院的同仁們以犧牲奉獻的心,用自己的生命,獻出自己的熱誠,用心力和時間,在為聖源書院的歷史使命和時間在賽跑。
中華五千年的傳統文化始自孔子集其大成,之後雖經歷數千年來的傳承與繁衍,逐漸成為中國人思想的核心,四書成了一部偉大的人生哲學,政治哲學,它道盡了治國平天下一切道理,它有本有末,有體有用,是一部完整的思想體系,中國人稱之為道,這個道就是中庸之道,亦稱君子之道,或是人之道,他反應在修身上是忠恕之道,在家庭上是孝道,在治國上是王道,它是天道、地道和人道的三道合一的思想體系,它是依據人性發出來的一套完整的思想體系,只要人性不變,他就是永恆的道理,這是中華文化的瑰寶,值得我們驕傲傳承學習的文化財寶。
今年我們有機會又與來自全國十三個省市一百六十八位,志願為傳承推展中華文化的老師們,在尼山聖源書院相聚,再度來到聖源書院我要深深的表達我對聖源書院為我們結緣的努力而感恩,為傳承中華優良的文化而在聖源書院結緣而歡喜,對泗水縣領導們的高瞻遠矚,以孔孟聖賢的文化財,作為泗水縣的治縣理想目標而祝福。
記得去年參加研習的老師研習之後,曾慨嘆的在呼喚說「蒼勁的尼山古柏在企盼,清澈的泗水泉林在呼唤」正因如此,才有我們這群人在這裡朝聖,才有海峽兩岸的教育工作者在聖源書院聚會交流,這種思維時時在我腦海中浮起。
今天又有一群教育工作者能有此機緣,齊聚在聖源書院講堂,探討如何讀論語教論語的主題,我們中國人都應該要深入的體認,孔孟思想是中華文化的核心,他歷經千百年焠鍊仍常新,今天在世人思想混濁的時代中,孔孟思想已經被世界有識之士肯定作為端正人心,追求世界和平的寶典,今天身為這一代的中國人應該要珍惜,要深入去研究、去體認,更要實踐、要推展,讓中華傳統文化能復興、能傳承發揚。私下常以為基本的作法是將孔孟的思想,為人處世的道理以及行為準則,內化在每一個中國人言行舉止的日常生活表現中,將中華文化的精義,在每一位國民的言行思想行為中都能處處表現出,隨時表現出是一位受過中華文化薰陶的國民,全國的同胞在日常生活當中都能表現出規規矩矩的態度,正正當當的行為,清清白白的辨別,切切實實的覺悟的禮義廉恥的規範,進而推展到世界各個角落,如此,孔孟王道思想的實踐發遑,就是世界和平安樂的大同社會的實現。也是今天我們學習論語孔孟思想的真正意義。
劉局長生動精彩的課程講評,參觀泉林和三孔的引導服務;劉執行院長在結訓時的親切、溫馨、愷切的勉勵,以及期許來聖源書院研習是黃埔二期的學員自居,要承擔復興中華文化的歷史使命。劉院長的聲聲期許,句句勉勵,都深深的崁入我的心中。
謹以誠摯的心,祝福聖源書院早日落成,各位教學愉快。
祝願 聖源書院成為中華孔孟思想論道的基地。
(黄裕城:原台湾中正高级中学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