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穆與新亞——當代書院建設”研討會簡報
新闻作者:admin 新闻时间:2014-03-30 23:56:17 阅读:次
“
王志捷
中國書院教育有千餘年的歷史,是歷代中國學者、社會賢達、各級官府共同創造的中國式教育。書院在普及儒學、承傳中華文明,培育民族精神,造就人才,孕育大師等方面,功德千秋。
六十年前,國學大師錢穆先生等學者,經過艱苦卓絕的努力,在香港創建了新亞書院,在辦學理念、模式和方法等方面積累了寶貴經驗,為中華文化的傳承與發揚做出了歷史性貢獻,也為中國書院在現代社會的發展,提供了一筆重要的精神財富。
當今,在傳統文化復興的有利形勢下,內地民辦書院如雨後春筍。為了增進各書院之間的經驗交流,有效吸收中國古代書院和新亞書院的寶貴經驗,促進當代書院的健康發展,香港中文大學新亞書院和尼山聖源書院,於今年9月23 -26日,在位於山東省泗水縣的尼山聖源書院聯合召開了“錢穆與新亞——當代書院建設研討會”。
開幕式,由尼山聖源書院副院長、國際儒學聯合會儒學普及委員會主任、中國人民大學張踐教授主持、香港中文大學新亞書院校董、新亞書院校友會會長、香港富邦航運有限公司董事長陳志新先生作了充滿激情的主禮發言,他從自己深受新亞精神薰陶的經歷出發,闡發了關心社會、關心國家、關心世界,以及弘揚中國文化的理想,希望國人攜手並進,共同開拓中國教育的美好未來。尼山聖源書院執行院長、山東師範大學原副校長劉示範教授致辭,他感謝新亞書院和社會各界給予尼山聖源書院的寶貴支持,熱情歡迎大家來書院交流。中共山東省泗水縣委常委、宣傳部長李豔華女士在開幕式上發表了熱情洋溢的講話,介紹了泗水的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優勢,對大家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尼山聖源書院顧問、國際儒學聯合會副理事長、清華大學教授錢遜先生,尼山聖源書院常務副院長、北京東方道德研究所名譽所長、首都師範大學教授王殿卿先生參加了開幕式和研討會。
來自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中共中央黨校、中國社會科學院、國際儒學聯合會、香港中文大學單位的專家學者,以及來自香港新亞書院、湖南嶽麓書院、四川君毅書院、北京四海孔子書院、北京七寶閣書院、北京葦杭書院、山西靈童書院、廈門筼簹書院、瀋陽九雯書院,以及武漢的金泉書院、子貢書院、雲深書院等20餘家當代書院的代表,共50餘人參加了研討會。《光明日報》等媒體也派員參加。會議收到論文和研討材料20多篇,有19人作了大會發言。
一、錢穆思想與新亞精神
香港國際教育發展基金會理事長、前珠海聯合國際學院常務副校長郭少棠教授,香港中文大學新亞書院教授兼尼山聖源書院副院長劉國強先生,香港新亞研究所所長廖伯源先生、研究員李木妙先生,北京行政學院王志捷教授,宜賓學院君毅書院楊永明教授,劉示範教授等與會學者就,1、錢穆的學術及其意義,2、錢穆與新亞精神,3、新亞的育人理念,4、“誠明”校訓與做人功夫等,進行了廣泛深入地研討。
二、書院與當代教育
郭少棠教授,從自己受業於新亞書院、秉承新亞教育文化而從事辦學事業的感受出發,談了他在珠海創辦北京師範大學-香港浸會大學聯合國際學院時,就以“博雅教育”理念為指導,創新性地推行以全人教育、四維教育和國情國學教育為特色的辦學模式的認識與體會。
湖南大學岳麓書院鄧洪波教授,詳細解讀了新亞書院的歷史處境和辦學經驗,認為新亞書院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進行了具有典範意義的教育實踐,是中國文化史特別是書院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範例。他認為,學術獨立和學術自由是新亞書院和前輩學術大師們所堅持的一個基本精神,在今天,書院的建設也要弘揚這種精神。
張踐教授以“學校教育的困境與書院教育的機遇”為題,對當代中國教育的存在的弊端及其原因,以及書院教育的發展狀況和意義進行了深入分析。
尼山聖源書院副秘書長陳洪夫先生,介紹了該書院創建、運行和發展的過程以及總體上的建設規劃;實行“民辦公助,書院所有,獨立運作,世代傳承”的體制;學術論壇,培訓基地,遊學營地,研究重鎮的書院功能與目標;以及書院在建立的幾年時間裏,所開展了一系列培訓和學術活動。
北京四海孔子書院院長馮哲先生深情回顧了錢穆先生的學術與教育實踐,並結合四海書院的實際談了對國學教育和書院建設的看法。他認為,要發展中國本位的文化教育,建立和發展新的中國式教育,書院是很好的載體,書院應有信心迎接“文教新軸心時代”的來臨,用中國文化的精神來支撐中國未來的教育。我們需要培養一大批中國文化的傳承人和傳播者。
北京七寶閣書院院長馬力華、武漢雲深書院院長孫興建、曲阜國學院院長段炎平、武漢新宇書院院長吳越、北京韋杭書院院長楊汝清等與會代表,分別就復興書院的國學傳承與教育功能,振興儒家的道德人格教育,回歸耕讀傳家的文化傳統,“學在民間,道在山林”,力求教育體制內外的良性互動,保證民間書院健康發展等,發表了許多深刻而有實踐價值的意見。
三、當代書院的新使命
在會議的開幕式上,尼山聖源書院院長牟鐘鑒先生雖然因故未能到會,但張踐教授擇取了牟先生即將在《光明日報》上發表的文章《重新認識書院的歷史貢獻和現代價值——學習溫家寶總理教師節講話有感》中的重要觀點,同與會人員學習分享。牟先生對傳統書院教育的特點和優點作出了如下概括:第一,具有民間性和地方性;第二,具有自主性和多樣性;第三,具有文化性和民族性;第四,具有人本性和尚德性;第五,具有開放性和實踐性。並提出:書院教育在現代化中重生的重要價值和作用:首先,它可以率先成為各地區、各系統繼承和弘揚中華文化的基地和平臺。凝聚中華人文學者,培養中華文化人才,有力地推進中華文化研究、交流和普及,充分開發各地文化資源,形成眾多的文化中心和學術中心;其次,它可以為現有教育體制的改革提供一份有益的中國特色教育經驗。特別在文化傳創和人格養成方面,現代學校教育可以向書院教育學習許多東西,如經典閱讀、修身自律、教學相長、啟發論道等;第三,它可以與當地精神文明建設緊密結合,為改善地區社會道德風尚作貢獻。秉承中華精神建立的書院,應當學以致用,推行道德教化,用傳統美德教書育人和化民成俗。第四,它可以給學者們提供自由度較大的學術空間,自主研究,切磋學問,講學交流,實行百家爭鳴。由於民間書院容易擺脫“專案化生存”狀態和不太受行政撥款、職稱級別等的限制,學者們可以較好發揮自身學術優勢,結合當地歷史文化傳統,開展學術研究,返本開新、綜合創新,有可能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新的學派,並帶出一支青年學術隊伍,從而活躍整個國家的學術文化氛圍,也會為學術大師的出現創造條件。
研討會結束後,與會人員表示,這次會議交流了經驗,凝聚了力量,增強了信心,希望以後各書院間繼續加強聯繫與合作,為復興儒學、弘揚中華文化攜手共進。